​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把权力交给司马师?

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把权力交给司马师?

司马懿的众多儿子当中,司马师和司马昭最为出名,而且他们兄弟俩也是少有的,没有因为权力的归属问题最终打起来的,否则的话司马家族最终恐怕根本就没有任何篡位的可能。不过在司马懿临死之前,却还是把权力交给了司马师,而没有交给司马昭,然而最终离皇位最近的人还是司马昭,这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把权力交给司马师?

三国后面的历史还是和曹操关系最大,曹丕犯有肺病是活不长的,他一直隐瞒着,曹操这么多疑的人居然没发觉,不然肯定应立曹植为太子,杨修不会被杀,司马家族也只能一直忍着帮曹家打天下,历史将改写,所以有时一个接班人是很重要的,健康的身体绝对是第一位。

司马师之子即司马昭之子,小编无知,司马师无子,抱养司马昭之子延后。司马昭,孙权之流纯属气运逆天。原本一点希望都没有的,都是兄长嗝屁,发的死人财。司马家可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后来的五胡乱华中华民族差点灭绝就是他们家的罪过!

综合能力司马师远比司马昭强,知子莫惹父,司马懿选定司马师作为接班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历史上的司马昭,远比司马师出名,除了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还有一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但若论军政能力及历史地位,是远远不及司马师的。

司马懿一共生了九个儿子。司马懿要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只与一个人长期密谋,就是司马师。到了政变前的那一夜,司马懿把计划告诉了司马昭,把他吓得一夜没睡着,而司马师就跟没什么事似的。司马懿去世后,因高平陵政变留下的恶劣影响,实际上司马家执掌的政权非常不稳。司马师被任命为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成为第一权臣。

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把权力交给司马师?

司马师执政后,调整国家军事部署,以稳定为第一要务,又着力解决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问题,让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士族子弟出山做官,基本稳定了政局。其间,魏蜀边境稳定,司马师指挥了与诸葛恪的东兴之战(失败)、新城之战,平定了淮南毌丘俭、文钦、诸葛诞之乱,基本使国家走上正轨。

司马师少年时,便有雄才大略,与何晏、夏侯玄齐名,三人是很好的朋友。作为国家组织部长,何晏识人还是有一套的,他说:“看问题深刻,能通达天下哲理的,数夏侯玄;看问题细致,能处理好天下事务的,数司马师。”事实上,何晏、夏侯玄夸夸其谈,疏于韬略,高平陵政变后都被司马师处死。

淮南文钦叛乱,文鸯带兵深夜攻击司马师,当时司马师正患眼疾,情况危急之下,眼珠崩出眼眶,一个月后去世。

司马昭执政后,因与哥哥感情深厚,一度要立司马师之子为世子,后来大臣劝谏,考虑到政权稳定,才改立司马炎。

司马师的养子司马攸,也是司马昭儿子,人望很高,大家都希望他接替傻冒太子当太子。但因贾充是贾南风父亲,出于私心撺掇司马炎立二货做太子,结果贾南风制造八王之乱。

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把权力交给司马师?

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是常态。

司马懿的几个儿子中,司马师是长子,司马昭则是次子,按照继承原则,也是司马师继承。

并且,司马师比司马昭更有才华,更合适接掌大权。

司马懿常年蛰伏,在嘉平元年发动高平陵之变,擒拿曹爽,夺取了军政大权。

在发动政变前夕,司马懿把这个消息告诉两个儿子。司马师听了,当晚和之前一样安睡,可是司马昭却担心得整晚睡不着觉。许多人都以此认为,司马师的胸襟气度,确实在弟弟司马昭之上。

政变发生当天,司马师亲自率兵驻守司马门,控制整个京都局势。在政变当众的作用无人可以替代。

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把权力交给司马师?

可以说,从那时起,司马懿就刻意把大儿子司马师当成继承人来培养。司马懿不仅提拔司马师为长平乡侯,并且一再加重其军权。在司马懿去世前夕,司马师已经出任抚军大将军,成为魏国实际上的军政最高长官。

由司马师继承司马家权势,可谓名至实归,顺理成章。

司马师接替权力之后,他的所作所为也非常出色。他对内扫平叛乱,对外击败东吴入侵。连续的用兵,加上擅行废立,使得朝廷内外再无人敢质疑司马家的威权。

可以说,司马懿只是给司马家打下了一片基本,但是根基非常不稳固。可是,在四年之后司马师去世时,司马家的基业已经基本稳固。司马昭要做的,就是发动对外战争,为司马家开国称帝打下基础。

相关推荐

​陈平人品不好为什么刘邦还重用他?

​陈平人品不好为什么刘邦还重用他?

57

陈平人品不好为什么刘邦还重用他? “陈平盗嫂”这个词,即便不理解这段历史,但是看到这个词应该也能知道,这不是一个什么好词。的确,这个词说的是刘邦的一个谋士陈平,他在...

​辕门射戟是不是真的

​辕门射戟是不是真的

149

辕门射戟是不是真的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辕门射戟这个典故陌生。吕布靠自己精湛的箭术,平息了一场战争,不过纪灵明明占据兵力上的优势,难道仅凭吕布一人就能让纪...

​李渊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三个斗得最狠?

​李渊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三个斗得最狠?

117

李渊22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三个斗得最狠?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膝下儿子有二十二个,这么多儿子在古代皇帝里面也算是不少了,然而历史上所记载的情况中,却只有李建成、李元吉...

​王政君当了几次太后?最终是怎么死的被谁气死?

​王政君当了几次太后?最终是怎么死的被谁气死?

111

王政君当了几次太后?最终是怎么死的被谁气死? 历史上太后是非常多的,但是大部分都是当过一次太后,像王政君这样,给好几个皇帝当过太后的,还真是不多见。王政君当太后的时候...

​刘邦只是个小混混,为什么能写出大风歌

​刘邦只是个小混混,为什么能写出大风歌

119

刘邦只是个小混混,为什么能写出大风歌 汉高祖刘邦,虽然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很伟大的皇帝,但是他的出身并不高,只是一个小混混而已,秦朝时期就一直都只是混日子,抓着农民起义...

​婉容是不是自愿嫁给溥仪?

​婉容是不是自愿嫁给溥仪?

181

婉容是不是自愿嫁给溥仪? 婉容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后,不过当时大清已经岌岌可危,婉容嫁给溥仪很难收获好的结局,为什么她依然愿意出嫁呢?实际上婉容也并非自愿嫁给溥仪,她出嫁...

​武则天有多记仇 爷辈的账可以同孙子一起算

​武则天有多记仇 爷辈的账可以同孙子一起算

70

武则天有多记仇 爷辈的账可以同孙子一起算 唐高宗病重之时,他本想把摄理政务的大权交给武则天,但遭到郝处俊的反对,导致他和武则天结仇。等武则天称帝后,郝处俊已经去世,...

​如果夷陵之战诸葛亮出征,结果会怎么样?

​如果夷陵之战诸葛亮出征,结果会怎么样?

160

如果夷陵之战诸葛亮出征,结果会怎么样? 蜀国与吴国之间的夷陵之战,作为刘备生前的最后一战,结果却是一败涂地,最终自己病死在白帝城,将蜀国大业托付给了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

​甘罗12岁当丞相是真的么?

​甘罗12岁当丞相是真的么?

197

甘罗12岁当丞相是真的么? 甘罗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天才,最大成就年仅12岁就关拜上卿,相当于是丞相官职,不过12岁就成为一国之相,这真的可能么?甘罗是秦国著名大臣甘茂的孙子,据...

​诸葛亮去世后,曹魏为什么不发动灭蜀之战

​诸葛亮去世后,曹魏为什么不发动灭蜀之战

71

诸葛亮去世后,曹魏为什么不发动灭蜀之战 没有刘备和诸葛亮的蜀国,其战力要大打折扣。刘备的死已经让蜀汉元气大伤,后来又经历诸葛亮北伐失败,病死五丈原,此时的蜀国士气可...

​秦二世为什么要把秦始皇的子女全部除掉

​秦二世为什么要把秦始皇的子女全部除掉

110

秦二世为什么要把秦始皇的子女全部除掉 秦二世胡亥有比秦始皇更加残暴的一面,他继位后将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除掉,行为异常冷血。根据史记记载,秦二世是在赵高和李斯的扶持下...

​吴三桂为何一定要杀死逃亡缅甸的永历帝?

​吴三桂为何一定要杀死逃亡缅甸的永历帝?

82

吴三桂为何一定要杀死逃亡缅甸的永历帝? 1673年,康熙皇帝撤藩,吴三桂世守云南的梦想算是完蛋了。于是便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开始造反了,史称三藩之乱。不过又由于吴三桂把...

​张仪和苏秦谁更厉害?

​张仪和苏秦谁更厉害?

172

张仪和苏秦谁更厉害? 张仪和苏秦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他们两位都是师承鬼谷子,很多人都喜欢把张仪和苏秦放在一起比较,包括不少古籍都把张仪和苏秦列为合纵连横的对手。...

​为什么嘉庆毫无作为

​为什么嘉庆毫无作为

103

为什么嘉庆毫无作为 说到嘉庆也还是真的有太多的故事了,但是其实关于嘉庆的影视作品什么的极其稀少,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多人也都说了,那是因为嘉庆毫无作为,没有什么...

​清朝紫禁城怎样防火?

​清朝紫禁城怎样防火?

83

清朝紫禁城怎样防火? 对于古建筑来说,如何做好防火措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毕竟这是属于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实防火这件事在...

​李陵容如何从宫女变成太后的?

​李陵容如何从宫女变成太后的?

196

李陵容如何从宫女变成太后的? 历史上,李陵容是简文帝司马昱的妃子,孝武帝司马曜的母亲。不过据说李陵容长的不怎么好看,还有称她是东晋的“黑人皇后”,李陵容究竟长什么样...

​盛庸是被谁逼死的?死后还留下不忠之名

​盛庸是被谁逼死的?死后还留下不忠之名

63

盛庸是被谁逼死的?死后还留下不忠之名 盛庸是明朝将领,靖难之役爆发后,盛庸代表中央军和朱棣对抗有四年之久,期间多次击败朱棣。但后来逐渐趋于下风,等朱棣大军攻入京师后...

​古代湖广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

​古代湖广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

176

古代湖广具体指的是什么地方? 清朝时期,有一个官职叫湖广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那湖广总督的具体管辖区域究竟是什么地方呢?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两省。湖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