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宣中兴汉昭帝有多少功劳?霍光才是背后功臣
说起昭宣中兴可能更多人会把功劳记在汉宣帝身上,而忽略了汉昭帝。毕竟汉昭帝继位时只有8岁,根本不能亲自处理朝政,所以是由托孤大臣霍光代为辅政。汉昭帝十分信任霍光,霍光也没让昭帝失望,曾在关键时刻平定政变,保住了刘弗陵的皇位。可惜汉昭帝英年早逝,不然此后定能做出一番成就。在霍光的帮助下,西汉逐渐恢复国力,这才为此后的昭宣中兴打下坚实基础。
背景:武帝在位时,行事奢靡,连年西征,国家财力虚耗殆尽,汉朝人口减少过半。酷吏当道,民不聊生,各地纷争四起,太子刘据含冤而终,武帝晚年知国家情况,发“轮台罪己诏”后,病重,临终托孤,将国事托付给大臣霍光。
霍光了解当务之急,采取轻徭赋役减轻民众的负担,使百姓休养生息。对外与匈奴和亲,双方都比较安分,没有发生战事。
1.少帝即位
刘弗陵是武帝的小儿子,母亲是赵婕妤,因为身体有异香深的武帝恩宠,怀孕14个月才生刘弗陵,大家都觉得非常神异。
武帝担心出现皇太后当政的情况出现,将刘弗陵立为太子的同时,赐死自己的爱妃赵婕妤。将一副周公背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贺的画赐给霍光,勉励霍光。
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总领全国政事和军队。立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在武帝宫中拥立少帝刘弗陵为主,第二天武帝便驾崩了,刘弗陵即位,年仅8岁,称为孝昭皇帝。
2.颁兴民之策
派曾经的廷尉王平等人巡查各郡县、诸侯国,推举贤良之人,慰问百姓疾苦、曾经蒙受冤屈和失去谋生之计的人,推举没有任职的宗室成员,发现一批刘氏可用之才。
轻赋税,因为灾祸,免收债息和田租,对于缺乏种粮和口粮的百姓进行赈济。减少税款为之前的十三分之一,恢复民间生产,重视农业生产。
发扬大学之风,从武帝时期仅几名经学博士到扩充到百名博士,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使得一些社会底层百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升迁进仕的机会,打破了只有侯爵世袭和乡绅为仕的常规。
军事上加强对北边及西南地区的控制,对于骚扰的匈奴进行严厉打击,同时也与匈奴和亲为汉朝争取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3.君臣信任,稳江山
少主年幼,很多政令都是由霍光发布。长公主没有操行,宠幸河间的丁外人,上官桀提丁外人求情希望封侯,霍光没有同意,从此长公主便怨恨霍光。
上官桀官位在霍光之上,但是霍光独揽朝政,于是上官父子便和霍光在朝中争夺权力,上官桀便与燕王、桑弘羊等人上书弹劾霍光,希望能够除掉霍光让燕王刘旦夺得皇位。
昭帝刘弗陵甚至霍光的贤德,霍光因为知道有人弹劾他就没有去朝拜,在殿前的画室等候,后来昭帝召见,霍光进来后就取下官帽叩头拜谢。昭帝说:“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昭帝解释道:“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意思就是说,我知道这弹劾的奏书是假的,如果将军想做非法的事情,哪里需要调集校尉。这个时候刘弗陵才14岁,于是下令调查这件事情,上官桀等人就越来越怕了。
上官桀见霍光的权势越来越大,就合谋让长公主宴请霍光,派刀斧手当场杀死霍光,废昭帝,迎立燕王为帝。事情败露,霍光便同大司农杨敞等人诛灭了上官家族,丁外人和桑弘羊等人。燕王刘旦、长公主因为谋反的事情败露自杀身亡。
从此霍光威震全国,昭帝成年后,就正是委任霍光执政,在昭帝及霍光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充裕厚实,少数民族也都俯首称臣。
4. 天妒英才
正当成年的昭帝想大展拳脚时,一场大病到来改变了昭帝的命运。元平元年昭帝因病驾崩于未央宫,年仅21岁,谥号:孝昭皇帝。
虽然昭帝执政时间很多,在位13年,但是这十三年中,平定了燕王等人的叛乱,保全了西汉王朝。政策上沿用了武帝后期的严苛的律令,查处很多贪赃枉法之徒,肃清了朝廷。
因为措施得当,使得武帝时期遗留下来的民族、百姓的矛盾得以化解,汉朝的衰势得以遏制,自文景之治充盈的国家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尽的国力慢慢的得以恢复,为“昭宣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