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杨洁导演葬礼:六小龄童现身,马德华泣不成声
2017年4月15日,88岁高龄的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因病去世。
杨洁这一生和《西游记》绑在了一起。她的成就与她的伤心,她的骄傲与她的落寞,都是《西游记》带给她的。
这部1982 年春节开机、历经 6 年才拍完的电视剧,至今仍被观众奉为经典。特别是每到寒暑假,各个电视台便会反复播出。
无论是70 后、80 后,还是90 后、00 后,甚至是10后的观众,都对这部电视剧的不少经典情节烂熟于心,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倒背如流,它早已成为观众心目中公认的“神剧”,也成为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一、
20世纪 80年代初的中国荧屏上,热播的都是类似于《霍元甲》、《上海滩》或者《加里森敢死队》之类的香港和国外电视剧,内地出品的电视剧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有一天,央视副台长洪民生问一直导演戏曲类节目的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
杨洁记得自己当时特别惊讶,因为在此之前,她只是个戏曲导演。虽然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拍出一部让观众都满意、并且能记住的电视剧,但这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她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真的会有这样的机会。
杨洁在当时是小有名气的戏曲导演,否则这个机会也不会降临到她的头上。她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曾在毛泽东最后一次视察湖南时,曾为主席转播过文艺节目。
那是1974 年 11 月 10 日,中央电视台文艺部戏曲组导演杨洁突然接到通知,要她赶去湖南电视台执行紧急任务。
到了湖南杨洁才知道,她此行的任务是为在湖南的毛泽东转播京剧和花鼓戏。她当机立断,当场敲定了几出单人演唱的京剧和花鼓戏折子戏,马上组织演员上装,亲自指挥转播车停在了与毛泽东住所一墙之隔的地方。
毛泽东点了《柜中缘》、《祭头巾》、《刘海砍樵》、《打铁》等几出折子戏,并将信号同步传到了毛泽东的住处。
这几部戏中,《打铁》是一部滑稽戏。戏中的主人公姓毛,喜欢吹牛皮,因此吃了不少亏。毛主席很喜欢这折戏,边看边笑,还说“我们毛家也有人会吹牛皮嘛!”
这次转播的成功,也让杨洁在台领导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洪民生才会把导演《西游记》的重担交到她的头上。
面对自己的梦想,杨洁几乎想都没有想,就毅然接下了这个重任。但是接下来之后,这部片子究竟应该怎么拍,找什么人来拍,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她当时并不知道,几年后将会有一部经典中的经典,将会从自己的手中诞生。
二、
在 20世纪 80年代初期,接手《西游记》这样一部要用到大量特技的神话剧,确实需要些胆量。
因为当时我们国产的电视剧一年也没有几部,有不少导演甚至只是在书上看到过“特技”这个词,至于它该怎么用,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脑子里都是一片空白。
杨洁也是一样。在此之前,她既没听说过三维动画,也没见过“威亚”,有的只是要拍好这部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电视剧的决心和信心。
她后来回忆,自己当时也很“虎”,只是一门心思地想着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拍《西游记》,对于其他的事,根本就没有考虑过。
《西游记》与观众见面二十多年后,杨洁导演在一次采访中向记者坦言: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的胆子也太大了,要不是剧组的摄像、化妆、道具、照明、烟雾、武打各个部门团结一致,大家伙群策群力,献计献策,也许自己都完不成这个任务。
尤其是电视剧中的大量特效,杨洁笑着说,用现在的眼光看,确实“土得掉渣”。
比如要拍孙悟空和妖怪对打的戏,经常是既要在地上打,又要在半空打。
可当时剧组的特技手段很少,为了拍好这种场景,剧组就只能在野外选一块空场地,向体工大队借来几位跳水运动员和一张大蹦床,由跳水运动员穿上孙悟空和妖怪的衣服,利用蹦床上跳到半空,进行武打动作。
摄像师只能躺在地上仰拍,才能保证特技的效果,可以说是十分的辛苦。
当时设备匮乏,拍摄方面技术也匮乏,甚至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弄特效。摄像王崇秋想了很多的办法,都拍不出想象中的效果。
后来他得知香港有一种吊威亚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于是就去香港学习吊威亚。为了节约,剧组威亚的绳子磨得很细了还在用,每次演员们拍完吊威亚的戏,都笑称自己是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西游记》播出后,"一台摄像机拍出西游记"也成了一个传奇。尤其在影视艺术越来越来进步的今天,人们对一台机器能拍出《西游记》也越来越来表示惊奇和赞叹。
而用一台摄像机拍摄完成《西游记》的王崇秋,正是导演杨洁的丈夫。
三、
杨洁1929年出生于湖北麻城,从小在延安长大,后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文工队,负责播音任务。
1958年调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负责电视戏曲节目。1979年,杨洁担任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导演。
杨洁的个人生活充满坎坷,她结过两次婚,1969年与王崇秋结婚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带着三个小孩的40岁了离婚女性;而王崇秋此时却是一名26岁的未婚小伙。
两人的结合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不少人觉得他们以后肯定会分开。但两人结婚后相伴了48年,直到杨洁去世。
在王崇秋的心中,杨洁是一个敢做敢当、对艺术有追求的人。
在拍摄《西游记》期间,杨洁特别执着,“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30多度,她在冰上站着。有个灯光师看到觉得她太冷了,在后面帮她打个灯,结果她身后的毯子着火了,她都不知道。”
特技上有差距,杨洁就在取景上做文章。她想通把祖国的名山大川都拍进《西游记》里,以景托情,弥补特技短板。
为了采景,杨洁在两个多月里跑了很多地方。当时国内张家界、九华山等今天的景区尚未开发,山路险峻,也没有地方安排食宿,所以在这些地方拍摄时,剧组只能吃馒头咸菜,睡在山上的窝棚里。
但是大家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偶尔晚餐时能喝上一杯啤酒,大家都会欢天喜地地跳起来。
在拍摄黄狮精那一集的外景的时候,选定的地方山路崎岖,两边就是悬崖。杨洁在爬山时不小心一脚踩空,从上面滑了下来。要不是在中途被一根断树桩拦了一下,杨洁很有可能就要滑下悬崖了。
这件事杨洁至今想起来都还有些后怕,“那真是从鬼门关的门口路过,差点儿就跌入悬崖,太危险了。”
四、
拍摄《西游记》花了 6 年,采用的是边拍边播的方式。从第一集面世开始,便吸引了无数观众,大家好评如潮。
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这些人在领导面前嚼舌根子,纷纷说杨洁的闲话,什么“拍电视剧会这么慢,绣花也绣出来了!”什么“这哪是拍电视剧,分明是拿着国家的钱去游山玩水啊”,什么“国内没玩够,又跑到国外去玩,领导也不管管!”
领导听了这些传言,也感觉有必要查证一下《西游记》剧组的账目,于是派人到剧组了解情况。在此之前,台里要求杨洁暂停拍摄,说是预算用光了,不打算继续投钱给《西游记》剧组了。
对于这些流言蜚语,杨洁十分气愤。她冲进领导办公室,向领导提出就算台里不拨款,自己去弄钱也要继续拍摄。
回来后,她发动剧组一起去找钱,可由于当时的商业环境尚不健全,所以根本没有找来多少赞助。
演职员们都很理解杨洁,他们也舍不得半途而废,于是想到了募捐。不少观众得知剧组的困境后,也纷纷慷慨解囊,甚至有些小朋友还寄来了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
身正不怕影子歪。对《西游记》剧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剧组根本没有乱花钱,而是勒紧裤带在工作。领导很是感动,于是又给加拨了一百万的经费,还给剧组购置了一些新设备。
在这么难的时候,杨洁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管多大困难,也要把《西游记》拍完。难道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
《西游记》的片头音乐《云宫迅音》,是一首集民乐、电子乐、打击乐和管弦乐于一体的片头曲,但有个别领导却提出音乐风格与中国传统名著不符,没有时代感和民族感,建议换掉。
杨洁顾不得什么领导不领导,当场顶了回去:“如果艺术上要我负责,就请领导不要管怎么拍;如果不要我负责,那你们来吧!”在杨洁的激烈反对下,这首经典的《云宫迅音》终于保留了下来。
五、
让杨洁欣慰的是,86 版《西游记》播出时万人空巷,经历了几十年依然为人津津乐道,这部戏一不小心成了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电视剧中的一座孤峰。
几十年来,由古典名著翻拍的电视剧有很多,没有一部能超越 86 版《西游记》的,哪怕在它之后拍摄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也算得上是经典,但都没有办法超越《西游记》。
杨洁说,拍《西游记》时,演员们的工资很少,自己也经常为"无米下锅"发愁。
剧组虽然穷,但大家都充满着朝气,甘于清贫,苦中作乐,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强烈的使命感。所以直到现在,这部已经被重复播出 3000 余遍的《西游记》对孩子们仍有极强的吸引力。
86 版《西游记》杀青后,丈夫王崇秋不禁感慨:“杨洁历经数年,终于完成了这部《西游记》。
期间她历经演员更替,时间轮转,经费短缺,主演受伤等等意外,也算完成了九九八十一难。对她个人而言,这部电视剧也算是她的一场取经之旅。”
拍完《西游记》后,杨洁并没有大红大紫,也没有蹭《西游记》的名气,去做广告,去走穴,而是一直和老伴王崇秋仍然过着平凡人的生活。
两人直到退休,都一直居住在北京大兴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居民区里,过着安静闲适的生活。除了儿女,偶尔只有几个密友登门,聚在一起聊一聊影视界的现状和问题。
对于后来翻拍的《西游记》,杨洁并不是很能接受。她认为“ 太闹了”,造型也让她接受不了,太写实了,其实应该点到为止。
这些翻拍的《西游记》都说要向老版致敬,杨洁倒是不太在乎这些。她感觉自己只是拍了一个版本,现在拍的《西游记》无论特技、道具、化妆,都比自己当时高级多了。至于拍出来的东西好不好,这个就让观众去评判吧!
六、
2017年4月3日,杨洁因心脏疾病突发被紧急送往医院,这一天距离她88岁生日仅有4天。
昏迷前,她刚在家中等来了外孙女参加国际钢琴比赛拿了第二名的好消息闭,杨洁开心地给外孙女发消息说:“加油,努力啊!我好佩服你不放弃!”
当天傍晚,杨洁经过紧急抢救,有了心跳和血压,但是没有意识,陷入了深深的昏迷。4月15日,这位88岁的老人,终于离开了人世。
2017年4月21日上午,杨洁导演的追悼会于在八宝山举行。从早上开始,灵堂外就来了上千名自发前来追悼的民众。《西游记》剧组的老伙伴们也纷纷赶来,送杨洁导演最后一程。
这些老伙伴中,有三位唐僧的扮演者汪粤、徐少华、迟重瑞,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嫦娥的扮演者邱佩宁,还有传闻中与杨洁反目成仇的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和妻子于虹.....
扮演猪八戒的马德华,是在杨洁追悼会上哭得最凶的一位。他说4月14日自己的妻子做了个梦,梦到了杨洁导演。
马德华当时就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他对妻子说:“咱们得去看看杨导。”结果第二天就听到她去世的消息,“我觉得晴天霹雳,不敢相信。”
在微博上,马德华发文悼念杨洁时,说“杨洁导演像一位严历的父亲,又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恩师!
在她的指导下,《西游记》享誉三十多年,重播率达3000多次,观众达十几亿人,至今无法超越,成为经典!
在她的指导下,让我由一名普通的演员锤练成为一位家喻户晓,被广大观众喜爱的“国民二师兄”。今天,这位可亲的恩师,离开了她的学生们,离开了她的孩子们。”
《西游记》拍完后,就传来了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与杨洁不和的消息,原因是在《西游记》热播时,剧组要组织演出来赚钱继续拍下去。
然而六小龄童却没有按照要求来剧组报道,而是请假去私自演出挣钱了。杨洁批评了六小龄童一顿,所以两人产生了一些矛盾。
这件事被杨洁导演写进了自己的自传《我的九九八十一难》,加上有些网友对六小龄童的评价是“吃老本吃几十年”,所以产生了对六小龄童的一些负面看法。
其实在那件事之后,六小龄童早已登门道歉,两人也早已冰释前嫌,现在杨导走了,六小龄童能来送行,不正是说明两人的关系已经早就恢复了吗?
其实当天出现在追悼会上最让人没想到的人是翻拍过《西游记》的导演张纪中。由于杨洁对翻拍的《西游记》评价不太高,所以外界一直在传她和张纪中的关系很不好。
可当天张纪中却来到了追悼会现场,并称杨洁“是我们的一位老师,她的地位无人撼动。
尤其她所做的《西游记》,后面拍了多少版,我觉得都是沿着她的道路向上攀登,今天来纪念她,也是来纪念她当年的那种精神。”看来,有些传闻确实是空穴来风。
正如杨洁自己说过的,86 版《西游记》长盛不衰的秘密并不复杂,就是一切按艺术的规律办事,按精品的标准雕琢,力求对得起良心也对得起观众。
她的丈夫王崇秋也在追悼会上的发言里指出:“对杨洁最好的纪念,不是沉湎于86 版《西游记》,而是拍出更多更好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