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

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

很多人通过一些电视剧,还是能够了解到一些历史的,在《大明风华》中就有解缙在冬天被丢在雪地里面被冻死这一段情节,而解缙是明朝时期非常有名的才子,他有一项成就就是主持纂修《永乐大典》,这可以说绝对是一位大功臣了,《永乐大典》在古代文学史上意义重大,然而解缙最终为何会被朱棣下令杀掉呢?解缙做了些什么,惹得朱棣一定要杀了他?

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

1.解缙简介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2.朱元璋舍不得杀解缙

说起明朝大臣解缙,用“才高八斗”这个成语似乎都不能褒奖其才华,原因是“太有才了!”“太有才”到什么地步?史学上形容:自幼颖悟过人,文章写得好,书法更是一绝,同时,还编撰了《永乐大典》。官当得更是很大,官至内阁首辅,相当于今天的总理。

这位解大学士,解首辅,在47岁时,却被埋人雪堆冻死,从此,结束了一个传奇。

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

洪武十二年,解缙参加了江西乡试,结果自然是名列榜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洪武二十一年,解缙赴京参加会试,结果被列为第七名。名列第七,这可不是解缙的真实水平,本来是名列第一的,因为所作文章过于气势磅礴,文笔过于犀利,无形中得罪了考官,考官认为论点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所以,有意将解缙往后排。

仅就此事而论,这位考官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对解缙的人性只不过通过考卷这一瞥,就完全昭然若揭了。解缙的人性太过锋芒毕露,太过尖锐!

人的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被设计。解缙的命运更是如此。因为有才,解缙参加会试后就官至翰林学士。翰林学士等同于现在的中央政策研究室,虽然没有实权,但是能跟朱元璋接触。朱元璋喜欢上了解缙,更是非常器重,对解缙说:“我和你道义上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

应该说,朱元璋此时的言辞绝非套话空话,说的是心里话。也就是这句话,加上解缙自己锋芒毕露的性格,把这位才高八斗的大学士送上了不归路。“知无不言”,真能知无不言吗?答案是否定的,永远不能,特别是家天下的朱家王朝。

从此,解缙开始真正的“知无不言”,动辄“万言书”,还为被诛杀的大臣李善长伸冤,同时经常上书力陈朝廷大臣的错误。很多人对解缙怀恨在心,连“情同父子”的朱元璋也认为解缙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大臣众矢之的。此时的解缙,已经完全丧失了清醒。

解缙,完全不懂辩证法,或者是被朱元璋的“情同父子”完全蒙蔽了眼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解缙不懂得厚黑,更不懂得中庸。朱元璋的君臣圈不只是解缙一个人,还有众多皇子,还有众多大臣,即使是皇帝,他也要玩好平衡术。但是朱元璋对解缙是真心爱惜,让解缙会老家修身养性了八年。

八年,时间足够长,完全能让解缙藏起锋芒,夹起尾巴做人。但是,八年的修心养性对解缙似乎并不起作用。

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

2.朱棣为何杀解缙

解缙复出了,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大红人。无疑,解缙又向不归路跨了一步。朱棣无疑也是爱才之人,给了解缙最大的信任,在此期间,解缙主编了《永乐大典》。解缙又开始变得犀利,特别是朱棣在两个儿子朱高炽和朱高煦继承人的选择上,解缙又一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解缙力挺朱高煦为太子。事实上是:虽然朱棣立皇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但是很不满意太子的表现,更看重朱高煦的能力。朱棣这些心理上微妙变化,不是解缙所能捕捉到的。最后,朱棣把家庭内部纷争的责任加在解缙头上。解缙被定性为:离间骨肉亲情。

看看吧!解缙的直言直语,得罪了朱高煦,更得罪了朱棣。永乐十三年,锦衣卫头子纪纲用酒将解缙灌醉,然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解缙被冻死。此时,解缙死时年仅47岁,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儿宗族被流放到辽东。

相关推荐

​中山寨是什么意思 刘禅究竟想表达什么

​中山寨是什么意思 刘禅究竟想表达什么

183

中山寨是什么意思 刘禅究竟想表达什么 面对曹魏的进攻,刘禅自知蜀汉已走到尽头,便选择投降邓艾,至此蜀国就此灭亡。如何处置刘禅是个问题,司马昭并没有杀刘禅,而是将他封...

​赵奢是如何重创秦军的

​赵奢是如何重创秦军的

64

赵奢是如何重创秦军的 赵国崛起后,和秦国并列为两强,所以交手在所难免。公元前269年,赵国和秦国在阏与展开了一场战事,当时秦国派出约10万兵力,赵国则没有详细数字,秦军虽...

​袁天罡李淳风怎么死的?他们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袁天罡李淳风怎么死的?他们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92

袁天罡李淳风怎么死的?他们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袁天罡与李淳风,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两个人是师徒关系,再加上都研究的是一些玄之又玄的东西,所以就对他们的死亡有很多猜测,就...

​能控制明朝所有官员的一举一动

​能控制明朝所有官员的一举一动

134

能控制明朝所有官员的一举一动 三厂一卫是明朝独有的特务机构,分别是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和锦衣卫。他们的职责就是负责监视官员,可以说整个明朝官员的一举一动基本上都在...

​李煜软弱无能,为什么宋太宗还要毒死他

​李煜软弱无能,为什么宋太宗还要毒死他

169

李煜软弱无能,为什么宋太宗还要毒死他 李煜,身为南唐后主,然而却一直被看作是软弱无能的代表,只会写写词,民间也一直都有李煜保护不了小周后,宋太宗以此来羞辱李煜的事情...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曹叡就不再是明君了?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曹叡就不再是明君了?

85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曹叡就不再是明君了? 诸葛亮的死,对蜀国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了,不过作为诸葛亮的老对头的司马懿,他可能也没那么好过,因为对于魏国来说,司马懿有...

​三国志里,为什么蜀国的内容最少?

​三国志里,为什么蜀国的内容最少?

92

三国志里,为什么蜀国的内容最少? 看过《三国志》的人应该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在书中,与蜀国相关的内容可以说是最少的,其他的魏国和吴国内容都要比蜀国更多。而人们因为受到《...

​秦国统一后,为什么不改战时律法

​秦国统一后,为什么不改战时律法

149

秦国统一后,为什么不改战时律法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秦国统一的大业,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但秦朝却短命而亡,仅仅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

​庞统弟弟庞林,为什么要背叛蜀国投靠魏国?

​庞统弟弟庞林,为什么要背叛蜀国投靠魏国?

71

庞统弟弟庞林,为什么要背叛蜀国投靠魏国? 庞统是三国时期著名军师,有着“凤雏”之称,也是早年刘备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其实庞统还有一个弟弟叫庞林,原本他也会蜀汉官员...

​赵光义即位之后,是怎样对待赵匡胤的后代的

​赵光义即位之后,是怎样对待赵匡胤的后代的

188

赵光义即位之后,是怎样对待赵匡胤的后代的 赵匡胤,赵光义,分别是宋朝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皇帝,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即位,只不过民间总是有很多种说法,认为赵匡胤的死没那么简...

​荀彧看不出来曹操的野心吗?为何还要辅佐他?

​荀彧看不出来曹操的野心吗?为何还要辅佐他?

169

荀彧看不出来曹操的野心吗?为何还要辅佐他? 荀彧辅佐曹操究竟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究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去做的呢?曹操必然是很有野心的,但他的野心也并不是藏着掖着,...

​鲁迅是周瑜后人吗 周瑜后人现状如何

​鲁迅是周瑜后人吗 周瑜后人现状如何

66

鲁迅是周瑜后人吗 周瑜后人现状如何 周瑜英年早逝,实属可惜。据记载,周瑜生有三个孩子,长子周循娶了孙鲁班,但不幸早卒;次子周胤娶了孙家宗室之女,最终病死;女儿周妃嫁给了...

​宋徽宗艺术造诣有多高?堪称史上皇帝第一人

​宋徽宗艺术造诣有多高?堪称史上皇帝第一人

193

宋徽宗艺术造诣有多高?堪称史上皇帝第一人 宋徽宗是古代少有,在艺术方面有着极高造诣和成就的皇帝。宋徽宗上位后,由于自己十分喜爱绘画,因此推动了很多利于发展绘画艺术的...

​长平之战秦国死了多少人

​长平之战秦国死了多少人

50

长平之战秦国死了多少人 在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发生的一场战争,相信大家应该都了解,毕竟这场战役在中国战国时期也是非常著名的,但是在这场战役当中,赵国可以说是损...

​卫瓘是如何除掉邓艾钟会姜维的?

​卫瓘是如何除掉邓艾钟会姜维的?

154

卫瓘是如何除掉邓艾钟会姜维的? 卫瓘这个人,可能都还没有那些被他除掉的邓艾、钟会、姜维这几位大将有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是特别出名的人,却一举干掉了三位大将,而且卫...

​清朝官场潜规则 送钱也有大讲究

​清朝官场潜规则 送钱也有大讲究

138

清朝官场潜规则 送钱也有大讲究 清朝也一直存在贪腐现象,例如我们熟知的和珅就是清朝最出名的大贪官。和珅贪污的钱财,甚至超越了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可见清朝的官风也是十...

​陈宫为什么愿意辅佐吕布?

​陈宫为什么愿意辅佐吕布?

197

陈宫为什么愿意辅佐吕布?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投靠陶谦,担任东郡从事一职,后来又转投张邈,顺便结识了吕布。从此陈宫成为了吕布身边的首次谋士,曾多次献计使得曹操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