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没有猜忌陈平?

刘邦为什么没有猜忌陈平?

刘邦称帝后,疑心日益加重,韩信、萧何、张良,还有他的心腹樊哙等人都有被猜忌过,可见刘邦已经到了谁都不信任的地步。不过当时有一个人,他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但他却能躲过刘邦的怀疑,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六出奇计的陈平。陈平早年跟随刘邦参与楚汉战争,还帮助刘邦平定异姓诸侯王的叛乱,可以说是刘邦身边最为重要的谋士之一。为什么陈平就能让刘邦信任自己呢?

刘邦为什么没有猜忌陈平?

刘邦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整日混迹街头,有着一帮狐朋狗友,但也正是这帮狐朋狗友的一路追随帮助,才有了日后的大汉王朝。刘邦对于功臣的处置也是引人诟病的一个地方,虽然这些功臣最初都受到相应的奖赏,但最后有很多下场都不好。

刘邦建汉之后大封八大异姓王,结果又将这些异姓王全部诛杀。要说这些异姓王,他们大都是后来追随的刘邦,和刘邦的关系并没有特别的密切,在被封王之后又多是有了异心,这才被刘邦歼灭。

相比他们,朝中那些大臣,比如张良,尽管不是最早跟随刘邦的人,但也是在刘邦起事不久就加入刘邦的队伍,还成为了刘邦早期唯一的智囊,给刘邦出谋划策,立下很多功劳。最后为了保身,选择了功成身退,归隐修道。

如萧何、樊哙二人,又都是最早跟随刘邦起事的人,并且他们还很早就认识,是关系很好的兄弟,樊哙更是刘邦的连襟,但是后来萧何为保身而自毁名誉,樊哙遭到刘邦猜忌险些丧命。

刘邦为什么没有猜忌陈平?

与他们这些人相比,陈平虽然是刘邦重要谋士,但是投靠刘邦较晚,和刘邦也没有特殊关系,为何偏偏他历侍高帝、惠帝、吕后、文帝,还一直做到了丞相?

陈平原本是一个家境贫困的人,富人家的女儿他娶不到,穷人家的女儿他看不上,最后一户富人家的孙女,而这个女子一共嫁了五次,并且丈夫都死了。傍上富婆之后,陈平利用其家产,这才交游更广。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陈胜派周市区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便去投靠魏王。后来由于他的谏言没被魏王采纳,又有人说他的坏话,他就离开魏王,投靠了项羽。又因为害怕项羽杀了他,他就离开项羽投靠了刘邦,此时的刘邦已经是汉王。

陈平到了刘邦的阵营之后,和张良一同成为了刘邦最信赖的谋臣,更是为刘邦六出奇迹,给刘邦解决了很多麻烦,不过他的这些计谋大都比较阴险:离间项羽和范增、钟离昧,使项羽失去最有力的助手;荥阳之围时用计谋使刘邦脱身,却使纪信替刘邦受死;计擒韩信,助刘邦诛灭异姓王;替刘邦解白登之围,但自此之后每年汉朝都要向匈奴进献女子。

刘邦为什么没有猜忌陈平?

从陈平的为人来看,他并非是一个上上之人,从他的计谋来看,他虽然厉害,但是也歹毒。他的这些和张良、萧何、樊哙相比都不及这些人,但为何只有他一路平稳高升呢?

其实陈平为人虽然并不算是什么上上之人,但是在为人方面,陈平却深知为臣之道。在刘邦临死之前,因猜忌樊哙,于是陈平献计让刘邦派周勃前去替换樊哙。

虽然计策是陈平所出,但是陈平深知樊哙和刘邦关系不一般,不仅有很多功劳,而且还是吕后妹妹吕嬃的丈夫,如今刘邦要杀他可能只是一时冲动,以后想起来肯定后悔,到时候自己就该倒霉了。

想到这里,陈平和周勃商量只抓樊哙,将他带回去由刘邦亲自处理。等陈平和周勃将樊哙关押起来之后,由周勃替代樊哙去平定燕地的叛乱,自己带着樊哙回长安了。

刘邦为什么没有猜忌陈平?

当时的刘邦已经病重,陈平和樊哙还没回到长安,刘邦就已经病逝。陈平听闻刘邦驾崩的消息之后,他害怕吕嬃到吕后那里告他杀害樊哙,说他的坏话,于是抓紧赶回去,直奔长安宫中。

到了宫中之后,陈平在高帝刘邦的灵前放声痛哭,一边哭一边故意将樊哙之事的经过说了一边。看着是给刘邦说,实际上是说给吕后和吕嬃听得。听了陈平的话之后,吕后姐妹二人才放心,将陈平封赏为了郎中令。

曹参去世之后,吕后依照刘邦去世之前的安排,让王陵做了右丞相,陈平做了左丞相。吕后去世之后,陈平又和周勃合谋诛灭吕氏,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并和周勃一同在文帝时做了左右丞相。在周勃辞掉丞相之位后,丞相便由陈平一人担当。

可见陈平之所以能够一路平顺,主要还是他为人灵活,识时务,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该做什么事,因此他才免遭猜忌,得以一路高升。

相关推荐

​刘伯温是什么爵位 为何他爵位那么低

​刘伯温是什么爵位 为何他爵位那么低

162

刘伯温是什么爵位 为何他爵位那么低 刘伯温是明朝比较重要的一位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最为宠信的人物之一。朱元璋早年很多的军事大计,刘伯温都是谋划者。除此之外,刘伯温在...

​诸葛亮的孙子怎么样?

​诸葛亮的孙子怎么样?

178

诸葛亮的孙子怎么样? 诸葛亮的名头那也是响当当的,几乎是无人不知诸葛亮,他作为刘备的军师,带领刘备成功从当时其他诸侯的势力中打下了一片天地。但是令人感到一些遗憾的是...

​王翦是否有能力造反

​王翦是否有能力造反

172

王翦是否有能力造反 王翦作为战国末期秦国的大将,可以说是对秦国十分忠心,但王翦毕竟是手握重兵,在攻楚的时候手中有六十万大军,任何时候这样的人都不能让君主安心,王翦也...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为何存在感却很低?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为何存在感却很低?

100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为何存在感却很低? 唐高祖李渊身为大唐开国皇帝,但他的存在感在后人眼里似乎并不高,根本就比不过他的儿子李世民。其实这种现象一般来说还挺少见的,毕...

​如果项羽过了乌江,翻盘的几率有多大?

​如果项羽过了乌江,翻盘的几率有多大?

92

如果项羽过了乌江,翻盘的几率有多大? 很多人一直都有些遗憾,认为当年项羽因为没有过乌江,白白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觉得似乎只要项羽过了乌江,回到江东,就一定可以重新夺...

​昭宣中兴汉昭帝有多少功劳?霍光才是背后功臣

​昭宣中兴汉昭帝有多少功劳?霍光才是背后功臣

81

昭宣中兴汉昭帝有多少功劳?霍光才是背后功臣 说起昭宣中兴可能更多人会把功劳记在汉宣帝身上,而忽略了汉昭帝。毕竟汉昭帝继位时只有8岁,根本不能亲自处理朝政,所以是由托孤...

​秦始皇幼年在赵国遭到屈辱,后来是如何报复的?

​秦始皇幼年在赵国遭到屈辱,后来是如何报复的?

106

秦始皇幼年在赵国遭到屈辱,后来是如何报复的? 说起秦始皇,很多人呢对他的印象就是残暴。而秦始皇之所如此异常的残暴,追究其溯源的话,那就要从他幼年在赵国所遭受的屈辱开始...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而不是长安或者洛阳?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而不是长安或者洛阳?

60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而不是长安或者洛阳? 长安和洛阳同为十三朝古都,但在唐朝以后长安和洛阳都遭到了弃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选择在开封定都,并没有选在长安或者洛阳,这...

​秦末秦军主力消失去哪了

​秦末秦军主力消失去哪了

171

秦末秦军主力消失去哪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秦国的灭亡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都在说了,这个秦国灭亡是可以制止的,那么这样的说法到底要怎么理解呢?其实也不难的,也就是说当时...

​如果魏国也有五虎上将,谁能成为五虎上将?

​如果魏国也有五虎上将,谁能成为五虎上将?

102

如果魏国也有五虎上将,谁能成为五虎上将?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文官武将数不胜数,而人才最为多的大概就是魏国了吧,曹操本身爱才,从来不在意人才的出身,拥有一大批文臣武官,...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为何要到70岁才敢造反?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为何要到70岁才敢造反?

50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为何要到70岁才敢造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从黄金之乱一直到三家归晋,汉朝末年的三国时期动乱了近百年的事件。在这段时间了,诸侯军阀割据,天下颠覆,英雄...

​石守信为何要自晦保身?

​石守信为何要自晦保身?

143

石守信为何要自晦保身? 石守信是北宋开国功臣,不过这样的功臣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双刃剑,一旦控制不好就有可能反过来伤到自己。所以历史上很多开国功臣的下场都非常惨烈,但石...

​吕蒙白衣渡江为何不走一人?

​吕蒙白衣渡江为何不走一人?

192

吕蒙白衣渡江为何不走一人? 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夺取荆州,这场战役也被认为是史上最经典的奇袭战之一。吕蒙先是对外宣称抱病,让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当时陆逊并不出名,...

​李鸿章与盛宣怀的关系如何?有什么矛盾?

​李鸿章与盛宣怀的关系如何?有什么矛盾?

108

李鸿章与盛宣怀的关系如何?有什么矛盾? 在李鸿章去世之前,张爱玲的祖母曾经怒斥盛宣怀、袁世凯乃小人。其实,盛宣怀、袁世凯二人与李鸿章的关系,盛宣怀更近。袁世凯更多的是...

​汉成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汉成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135

汉成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汉成帝刘骜是西汉第十二皇帝,但他并非是一位合格的皇帝。汉成帝即位后,整天沉迷酒色,不务朝政,全权交给外戚参政,结果朝中大权全部落入太后宗亲...

​大唐盛世到底有多辉煌

​大唐盛世到底有多辉煌

174

大唐盛世到底有多辉煌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大唐盛世的事情,大家也知道这个大唐盛世非常的辉煌,但是总说辉煌辉煌,那么到底有多么的辉煌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

​历史上正德皇帝为什么没有儿子

​历史上正德皇帝为什么没有儿子

83

历史上正德皇帝为什么没有儿子 说到这个正德皇帝不知道大家知道多少,这位皇帝还是非常著名的一位皇帝,如果小编说这个朱厚照和这个明武宗,那大家就应该知道了吧,这个就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