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婢(观音婢是什么意思)
长孙皇后为何叫观音婢 观音婢名字来历是什么
长孙皇后称得上是一代贤后,作为李世民的贤内助,为李世民分忧解难,李世民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长孙皇后也有功劳。史料中关于长孙皇后的名字并没有记载,但是我们知道她字观音婢,那么长孙皇后为何叫做观音婢呢?和观音是否有关系?
史料中长孙皇后的名字并无记载,后世多称呼她为长孙皇后或者是文德皇后。但是资料记载长孙皇后的小字是观音婢,李世民也喜欢称呼她为观音婢。
长孙皇后红颜薄命,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对于她的死因史料中记载不多,但接受更多的是病逝。观音婢这个称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也经常出现在影视和一些文学作品中。
猜测长孙皇后被叫做观音婢的原因可能和古代医疗水平不发达有关,当时的孩子成活率很低,难以养活,以观音婢为名,可以理解为是观音身边的侍女,这样的名字,是希望小孩能够平安的长大。
长孙皇后幼年丧父,和母亲被赶出家门,之后一直生活在舅舅家,好在舅舅对待她还是极好的,最后和李世民成婚,两人携手走过多个春秋。
长孙皇后嫁给李世民之后主张节俭,从不铺张浪费,更是饱读诗书,不仅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还能和李世民谈古论今,帮助分析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
李世民身为一代明君但是在和臣子讨论激烈的时候难免会暴跳如雷,李世民就曾经被魏征气的要扬言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便劝说李世民不要冲动,还主动的进言希望能够和大臣冰释前嫌,因此李世民更加爱惜长孙皇后。
贞观十年,36岁的长孙皇后因病离世,去世后李世民悲痛万分,还专门为她修建了观望陵来怀念她。
观音婢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她的结局如何?
观音婢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小名叫做观音婢,在13岁的时候嫁给李世民,她的兄长是历史上比较具有才干的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出生于名门,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帝王之路上的贤内助,这也是因为即使在玄武门这样的关头,还能够在李世民背后的女人就是长孙皇后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支持丈夫的事业,而且长孙皇后平时也在李世民外出征战的时候去孝敬公婆,所以李世民也是对长孙皇后十分的尊重。长孙皇后在生产之后身体不好,需要吃鸭子来补充,后来李世民专门让人为长孙皇后做这道美食,而且还抽时间去陪长孙皇后用餐。不仅如此,长孙皇后还参与了李世民的政事。但是长孙皇后年仅36岁的时候,因为感染上重疾后来去世。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女
长孙皇后和唐太宗李世民总共生育了三个儿子4个女儿,第1个长子叫做李承乾,8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但是后来因为想要谋杀亲弟弟李泰被废为庶人,李世民第4个儿子叫做李泰,被称为魏王,后来因为谋嫡被降封。李世民第9个儿子在李承乾被废后被立为太子,后来成为唐高宗。还有4个女儿,分别为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
长孙皇后的处世之道
长孙皇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也非常的仁义。她经常和唐太宗讨,而且也通过历史去劝诫唐太宗,同时也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唐太宗有一个女儿叫做豫章公主,早年丧母后来长孙皇后还将她作为自己的子女来收养。长孙皇后也算得上历史上的贤明皇后,唐太宗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功,很多时候也是源于长孙皇后的支持。
总结
最后历史上关于描述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感情至深的故事,其实是非常多的,如果想要了解的话,也可以多去关注一些。
长孙皇后为何叫观音婢?
长孙皇后叫观音婢是因为百姓们都把长孙皇后称为观音在世。她还去灾区观察民情,尽可能帮助受灾群众,所以有了这个名字。他们用观音的名字来表达对的赞美。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长孙皇后是观音菩萨的弟子。观音婢的意思是她愿意做观音菩萨的侍女。这个名字有很好的含义。长孙皇后还在许多地方修剪菩萨庙,以示虔诚。她在后宫也有自己的菩萨庙。每次见到菩萨,都要净身、吃素。
人物特点:
长孙皇后的父亲虽然是隋朝右骁卫将军,她是将门之后,但是听说他们一家人都比较信奉佛。因而家族中的长辈给长孙皇后起观音婢这个小名也是在她身上寄托了一些佛教中的慈悲观念,希望她以后能够成长成像观世音菩萨那样大慈大悲之人。
此外,据闻长孙皇后性情宽厚温和,善良慈悲,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她自己本身也是个虔诚的观音信徒。当初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因为李世民的名字中有“世”这个字,所以很多名字中有世都会有所避讳,就连观世音也被人改了称呼,直接叫她观音菩萨。
观音婢什么意思?
观音婢一般指文德皇后(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和历史上很多的皇后一样,长孙皇后之名同样不见史书记载,后世多称其为长孙皇后或文德皇后。倒是五代时期何光远写的笔记小说集《鉴诫录》以一句话带过了长孙皇后的小字——“长孙后号观音婢,难忏产亡”。
古人医疗水平较差,孩子往往难以养活,观音婢之名,可以理解为观音身旁的侍女,起这样的小字,正是希望襁褓中的长孙皇后能够平安长大。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文德皇后长孙氏 (601年3月15日 [293] —636年7月28日),鲜卑族,祖籍洛阳,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后,唐高宗之母。
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
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崩逝于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咸亨五年(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
天宝八载(749年),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尝著有《女则》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
观音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