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绿皮书》唐•谢利:一个为“种族歧视”奔波一生的钢琴家
历史漫漫,你我还在世界中心。
The world is full of lonely people waiting to make the first move
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自己先踏出第一步。
——《绿皮书》
电影《绿皮书》海报
2019年2月24号由彼得·法拉利指导的电影《绿皮书》斩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电影《绿皮书》斩获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大奖,成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影片。
《绿皮书》在我国上映后好评不断,更是获得豆瓣8.9的高分评价。而《绿皮书》的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在白人司机托尼利普的护送下,前往美国南部进行巡回演出的故事。
那么什么是绿皮书?绿皮书是一本旅游指南,是专门为种族隔离时期前往美国南部的黑人而撰写的生存书籍,提醒他们可以去哪些餐厅、酒店和加油站。绿皮书是由一个名叫维克多•格林的黑人书写,在当时,绿皮书是许多黑人的救命宝典。它的义不亚于圣经。要知道在种族隔离的南方,一旦我们走错了地方,就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影片中的唐·谢利从小就受着良好的教育,过着仆人照顾的上流社会生活。但却因肤色而遭受种族歧视。他的一生都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和压抑着。
唐•谢利
现在让我们走进现实中唐·谢利的人生。
看一看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唐·谢利原名叫唐纳德·谢利,1927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家境殷实,父亲是个牧师,曾在海边购置了一处房产。据唐·谢利的弟弟回忆,“我父亲当时可能是整个佛罗里达州唯一永久私人海滩的黑人”;这足见他家庭的富裕。唐·谢利的母亲是一位老师。
年幼唐·谢利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他弹奏钢琴,半年后,他就开始在父亲的教堂里弹奏管风琴。当时就有不少人专程到教堂观看他的演出。
1945年,刚满十八岁的唐·谢利就作为了职业钢琴家正式出道。还和波士顿流行乐团一起举办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名为多彩之夜。唐·谢利当晚作为特邀嘉宾登台演出。那时候他还在读大学,大学里他师从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和音乐史学家,这让他的弹奏技艺得到进一步提升,创作也有了极大的发展。
1949年,海地共和国政府邀请唐·谢利前往海地首都太子港。在双百年国际展开幕式上演奏。之后海地的总统和大教主又请他在海地做巡回演出。这时候他在国际上声名鹊起,但他在美国的处境却变得愈发艰难。
二战之后,这种境地愈演愈烈。
尤其是在美国南部。学校、餐厅、医院、公共汽车乃至公墓都实行着种族隔离。白人和黑人不能同工同酬,不能一起用餐,更不能一起使用洗手间。美国北部虽然比较开明,但有些领域仍然是白人说了算,黑人步履维艰。
古典音乐也是如此,这让打算毕生从事古典音乐的唐·谢利心灰意冷甚至一度想放弃音乐。于是他选择前往芝加哥大学深造,专门研究音乐学、心理学和教堂礼仪学。毕业后他从事了短期的心理职业,到了1995年,他重新回到了他热爱的音乐。
唐·谢利出道不久,美国著名的经纪人索尔·霍洛克就劝他放弃古典音乐,专攻爵士乐。因为当时的美国观众不能接受舞台上出现黑人钢琴演奏家。虽然心有不甘,但谢利也不得不同意,他放弃了自己热爱的古典音乐进入了爵士乐领域。与唱片公司进行签约,成为“艺人”的钢琴家。
唱片公司老板告诉谢利,如果你想在流行音乐界走红,就必须换一个身份。因为白人对本地的美国黑人音乐家可不感兴趣,于是公司对谢利进行包装。说他出生于牙买加的首都金斯顿,是个音乐天才。甚至还改了他的名字。对此,谢利心烦意乱。就因为我是黑人,他们就认为我只配弹爵士乐;他对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标签更是难以忍受。
谢利的音乐造诣很高,他对爵士乐进行了改革。1961年,他的单曲水男孩连续十四周位列在美国公告牌单曲榜的前一百位,销量十分惊人。他还住进了卡耐基音乐厅楼上的艺术家公寓。
卡耐基音乐厅
谢利的内心是高傲的,他的生活十分有序,衣着更是严谨。
但在水男孩的专辑封面上,公司要求他放一张穿衣随便的照片;这让他再一次陷入挣扎。从谢利和公司签约后,他们就一直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他们只把谢利当做赚钱的艺人,而不是高贵的艺术家,甚至谢利连体现黑人艺术家应有的尊严都办不到。
1955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位黑人因拒绝给白人让座,竟然被逮捕。此事引爆了长期压抑在黑人心中的不满和压抑。在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号召下,阿拉巴马州五万多名黑人拒绝乘坐公交车,抗议种族隔离政策。自此,美国开始了有史以来长达二十年的黑人民权运动。谢利更是大受鼓舞,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支持这项民权运动。他计划前往种族隔离最为严重的美国南部腹地进行巡回演出。他想证明有色人种并不低贱,他们一样有礼貌、有涵养,有自己的梦想;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1956年,他的朋友黑人音乐家纳金高尔在阿拉巴马州演出时遭遇了袭击。
电影《绿皮书》剧照
1962年,民权运动进入白热化,黑人与白人的关系日益紧张;谢利在出发之前花重金聘请了纽约夜总会的保安当保镖。
1963年1月,谢利抵达了印第安纳州,在当地的一所大学里进行演出。这次演出非常成功,结束后,谢利去一家餐馆用餐,他点了一份鸡蛋三明治,正准备坐下填饱肚子的时候,服务员却把三明治给打包了。
谢利很是纳闷,我要在这里吃的,怎么打包了?服务员说,你们黑人没有资格在这里吃饭。谢利听后气愤地说到“那我也没资格买单”,说完他站起来就走了。1963年10月,谢利和保镖托尼在公路上被警察拦下说他超速,但他们的行驶速度才每小时二十五英里,远不及超速的规定。
没想到警察直接没收了托尼的驾驶证,还口出污言,托尼上去就是一拳,警察反过来就控告他袭警,将他关进了当地的警察局。谢利心急如焚,他想保释托尼,但发现没带现金,警察局又刁难他。说他的信用卡不是本地卡不接受,就叫谢丽的朋友汇钱过来。
无奈之下,谢丽只好拨通了当时的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的电话,他也就是当时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听闻此事,当即打电话给关押托尼的警察局,局长知道后连忙释放了托尼。
电影《绿皮书》剧照
演出旅途的经历让这位白人保镖对谢利不再抱有偏见,在目睹了所有的不公和歧视后,他开始反思原来的自己。同时,他对谢利十分钦佩。巡演之后,谢利结束了自己的婚姻,从此独身一人终老。晚年的他更是因为音乐厅要改造不得已离开居住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卡耐基音乐厅。此后的谢利深居简出,似乎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网站,没想到的是。大家居然还在惦记他,等待他的复出可惜这时他已经老的不能再老了。2013年,86岁的他离开了人世,他的遗体捐赠给了纽约大学医学院供医学研究使用。
《绿皮书》:130分钟的时长,诉说了2个人种之间的故事。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黑人遇到的不公和歧视,它反映的是时代的残缺;是人类进化中扭曲的心理。
是这个世界最无助的声音,是社会病态的腐朽。
最后,《绿皮书》这部点电影值得你看完一遍又一遍。
欢迎指点和评论,我是历史小十七。
喜欢请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