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女子董竹君:从清倌人到企业家,跨越世纪的传奇人生
知道锦江饭店的人很多,但是知道董竹君的却很少。
直到她的传记《董竹君和她的一个世纪》出版,并被改编为电视剧,才有人知道,原来锦江饭店的创始人是董竹君,关于她还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
从留存的照片上看,董竹君很是端庄漂亮,完全看不出她出生在穷苦人家,后来又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可是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这一生有多么不容易。
董竹君原名叫阿媛,在上海女孩中,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但她长得漂亮也有人叫她“小西施”。
她的家庭很普通,父亲以拉黄包车为生,母亲则靠着给人帮佣补贴家用,这样的生活勉强维持生计还是可以的。
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是阿媛还是得到了去私塾上学的机会,因为父母觉得她长得漂亮聪明,希望她能识字,以后可以嫁个好人家。也是父母的这一举动,为董竹君的后来买下了伏笔,就是读过的书,懂得的知识,让董竹君的一生与众不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很多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阿媛的心目中新奇而又让她懵懂,但是只有一样是不变的,那就是贫穷。
家庭的主力父亲因为生病没法拉车,整个家庭的生活一下子无以为继,日子过的更苦了。
家人决定让阿媛去学京戏,本来家庭都已经很困难了,为什么还要让她去学京戏呢?
原来家中实在困难,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把阿媛抵押到长三堂子中,当清关人脉唱说好了,三年300块大洋,所以才要她学习唱戏的。老实的家人都认为,三年后,阿媛就会回来,全家人就可以幸福的继续在一起。
可是普通人那懂得妓院里的猫猫腻腻。阿媛怀着跟父母一样的憧憬,开始了她在长三堂子的清倌人生活。
看过《海上花列传》,知道即使妓院也是分等级的,长三堂子是最高等的。阿媛去做的是清官人,只是卖唱不卖身的。
董竹君顶了杨澜春的名字,开始了卖唱生涯,她人长得清秀,又加上先前老鸨们的宣传,所以一唱而红。
阿媛厌恶这样的生活,所以总是不笑,那些客人称呼她为“不笑的姑娘”,可是她的声音实在好听,长得也特别漂亮,点她出场的客人越来越多,每天在不同的局间奔波,生活艰辛。
就在阿媛掰着指头算日子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戳破了这种幻想,一个跟阿媛关系很好的孟阿姨跟她说了实话,妓院里有很多内幕,等到清倌人稍微长大些,老鸨就会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她们卖身,一旦卖身,就算是三年期满,也很难离开妓院了。
阿媛很失望,但是有了这些信息之后,她心里多了些防备,当老鸨逼迫她卖身接客的时候,她拿着利器抵着脖子,厉声的对老鸨呵斥道,若想逼我就范,除非是我死了。
阿媛的激烈反应,让老鸨有些犹豫,关键是老鸨子贪图她清冷好听的嗓子,能为青楼赚下不少银子,舍不得让她去死,只得妥协。
孟阿姨给董竹君出主意,让她在客人中物色一个靠得住的人,思来想去,董竹君想到那些平日里对自己好的客人,好像只有四川都君夏之时还算有些真心。
风月场所在那个民国混乱年代,不仅是男人寻花问柳之所,也是一种可供隐蔽的革命场所。
当时很多革命的进步人士为避免风声走漏,于是就时常会躲到青楼召开会议,夏之时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并且夏之时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四川都督高职,风度翩翩,简直就是民国的黄金单身汉。
董竹君初见夏之时,就被他所吸引,毕竟哪个女子会不喜欢如此优秀的男子,而夏之时听到董竹君在台上朱唇清起,低音浅唱,那高雅美丽的模样令他十分心动。尤其是听到董竹君讲述为什么来妓院的事情后,更是对这个女孩充满同情。
爱情来了,董竹君却退缩了。因为此刻她知道了夏之时在乡下还有妻子和孩子。
虽然夏之时跟妻子并无感情,并且夏之时的妻子身患重病,恐不久矣。但是董竹君仍然不愿意,她犹豫了。
后来,夏之时的老婆得病去世,夏之时因为袁世凯的通缉被迫躲起来,准备逃往日本。在这危机时刻见真情,董竹君决定,跟夏之时一起走。
当时妓院老鸨提出要三万赎身钱。夏之时已经凑了一万,但是却被董竹君阻拦了。
她说:“我不要这样,我又不是一件东西,以后做了夫妻,哪天你一不高兴,就说我是你花钱买的,那我可受不了。你一个铜板都不能花,要是花钱买,我就不跟你结婚。如果你答应我几件事,我会想办法跳出火坑。”
然后她提出了结婚的三个条件。
不做小老婆;
婚后夏之时需要带她到日本读书;
将来夏之时从事革命,她料理家务。
那一年,董竹君才14岁,能够如此条理清晰地提出要求,规划未来,不得不让人折服啊。
夏之时答应了。
董竹君回去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跟老鸨斗智斗勇,终于在一个夜晚,从妓院逃了出去,奔向了接应她的夏之时。
他们结婚了,明媒正娶。
新婚的夏之时带着董竹君去了日本,开始了日本的生活。
夏之时就读于军事学校,学习各种军武知识,而董竹君则就读于师范学校,学习各种先进的知识和学问。
不过在学习期间,夏之时对董竹君极度没有安全感,对妻子抛投露面的行为很是不满,所以不让她去学校,请了松田先生和林惠子小姐教她文化和家政。对于这种行为董竹君十分不解,可还是同意了夏之时的安排。
董竹君很是珍惜读书的时光,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学完了日本女子高等师范的全部理科课程。
本来她还想去法国进修,可是夏之时以父亲重病需照看为名,逼她回国。
夏家是个传统大家族,他们对董竹君当过清倌人的经历很是介意。可是董竹君有准备,她预先订购了大批洋货作为礼物,分送给全家上下,笼络人心,又小心谨慎,处处克己忍让,凭着自己治家的才干,逐渐争得了婆婆的喜爱和全家人的尊重。
夏家真正接纳了她,才愿意为此重办婚礼,确认了她的合法地位。
原以为幸福生活就要开始了,可是董竹君却发现,丈夫变了。
回到夏家后的夏之时,对董竹君不在热情,而是变成了冷漠和斥责,当面的侮辱和背后的诋毁,让董竹君感受到一股寒意。
尤其是董竹君生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后,夏之时对女儿极度冷漠。不允许四个女儿读书。
对董竹君也越来越暴怒,甚至会用手枪来威胁董竹君,对她百般侮辱。
董竹君很伤心,念及曾经丈夫救自己出货坑的恩情,她始终想要缓和关系,可是,都是热脸贴了个冷屁股。
1929年,董竹君毅然放弃了地位和金钱,带着四个女儿来到了上海。
督军府夫人的出走,让夏之时很是恼怒,他一路追来,狠狠地斥责和羞辱了妻子,撂下狠话,转身离开。
董竹君更加坚定了,坚决不会让女儿再回到那个闭塞的环境中,她要亲手为女儿们撑起一片天。
想法很坚定,现实很冷酷。董竹君当掉了所有东西,筹集了资金刚创建了一间纱厂。就赶上了日本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件,厂子变为灰烬。
最穷的时候饭都吃不饱,董竹君也没想过送女儿回四川,对婚姻妥协。因为她知道,女儿一旦回去,这一辈子就毁了。她是妈妈,她必须要强大起来。
好在她的坚持遇到了贵人,父亲病逝前,来了一个叫李嵩高的人,借了一笔资金两千元给了董竹君。
董竹君决定用这笔钱再一次创业。由于钱不多,必须精打细算,董竹君决定开一间餐厅,而位置的选择必须面临马路,宽阔,有能停车的地方,以便吸引上层顾客,但是有得房租便宜,毕竟钱还是不大够的。
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起名“锦江小餐”。
董竹君的餐厅主营川菜,她认为川菜花色品种繁多,各种风味不尽相同。无论大宴还是小吃,都有独到之处。
可惜当时做好的并不多,所以并未得到上海人的认可,董竹君决定要将川菜在上海发扬光大。
她有几点做的特别好:
一,干净卫生。
董竹君对饭店的要求很严格,清洗玻璃杯,要求在阳光下除了玻璃,其他什么痕迹都不能有。
二、布局精巧
碗碟、电灯、椅子、金鱼缸、通道的字画、所有的布置,都是董竹君亲自挑选,有独到的品味。
三、位置选的好
当年就能想到预留停车位,方便贵人登门。后来连杜月笙,黄金荣以及当时很多南京政要人物都来吃饭,客满的时候,门口车水马龙,汽车停满了预留的空地。
四、人员管理到位
董竹君不但以行业内的最高标准发工资,还实行人性化管理。
厨师的妻子做手术,董竹君亲自去医院陪护,手术过程中整夜不眠;一位大师傅患眼疾,几乎失明,董竹君四处求医问药,直到师傅眼疾痊愈。
正是她的人性化管理,让员工死心塌地,用心工作。
锦江菜馆经过多次扩建,生意越来越好,董竹君的产业也越老越大,一跃成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女企业家。她终于活成了自己梦想的模样,不仅经济独立,美丽优雅,还把四个女儿全部送到美国留学,个个成名成才。
新中国成立之后,董竹君将当时价值三千多两黄金的锦江饭店无偿交给了政府。
上海市政府接管锦江饭店后,在长乐路上重开锦江饭店,并聘任董竹君为经理。董竹君遵照上海市公安局和市委的指令,以锦江菜馆为班底,将锦江饭店打造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国家宾馆,这里接待过134个国家的500多位首脑人物,缔造了传奇。
回顾董竹君的一生,起于微末,却从不放弃,一路挣扎向前,如海面一般的吸收着知识,丰富着自己,两次逃离,一次是舍弃了所有的金钱逃离妓院,奔向新生活,一次是舍弃了所有的物质生活,逃离了旧的封建大家族和已经固化的丈夫,奔向开阔的天地。
物质对于她,并不重要,她从不在乎自己的身份是穷家姑娘,还是富有的清倌人,还是督军府人,还是饥民,还是锦江饭店的创始人。她在乎的,只是自己是否永远坚持初心。
和董竹君离婚后,夏之时一直留在四川,1950年,土匪暴乱的时候,他原是写信劝降,却被错误逮捕,10月6日被枪决。此事于1987年已经平反,恢复了他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1997年,董竹君以97岁的年纪高寿去世,与世纪同龄。
董竹君晚年留言:“我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只是对爱有了一点遗憾。”
对董竹君来说,这一生,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