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平印象
刘双平印象
刘双平在新疆
一
我与刘双平先生初识于2002年8月,于广东东莞。
应中国歌舞团东莞分团艺术总监陈宝君邀约,我参与《魅力新东莞》大型文艺晚会的创编工作。因缘际会,从而有幸认识时任东莞分团团长刘双平,与他在一起工作两年时间。
1986年夏天去过东莞,当时广东电视台广告科的朋友应我的一句:“鸦片战争发生地,想去看看”,陪我去虎门。那时从广州到东莞乘车颠簸四个小时,再从东莞到虎门一个小时,用了五个小时!
时隔16年,我再一次来东莞。2002年8月17日下午两点,我从南京乘机抵达广州白云机场,东莞文化局一位同志接机,我们从广州到东莞走建成不久的广深高速公路,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满城锦绣的东莞了。
东莞行政中心广场
歌舞团驻地——东莞南城稻花村,我在这里待了八年
在歌舞团驻地——南城稻花村,我见到了时任东莞分团团长刘双平同志,还有东莞文化局艺术科科长周汉标同志等几位领导。
那时刘双平三十多岁,人很精神,气质儒雅。他握住我的手亲切和蔼地说:欢迎唐老师来歌舞团与我们一起工作!
他们将《魅力新东莞》大型文艺晚会的总体构思、主题表达告诉了我,并将一叠东莞人文资料递给我。周汉科长说,先熟悉一下东莞文字材料,过天我陪你去东莞实地看看。
16年弹指一挥间,东莞从岭南一个农业县破茧羽化“蝶变”,涅槃为国际制造业名城。
为创编《魅力新东莞》文艺晚会,我跑遍东莞大地寻找感觉,在虎门东岸,我登临沙角炮台,眺望海天苍茫处,虎门大桥如一架耸入云际的铮铮竖琴,那特大跨度的桥拱,就像巨大的连音符,一气呵成地连贯着历史与现实、战争与和平、屈辱与骄傲,伴和珠江入海的澎澎涛声,鸣奏着虎啸龙吟般的新世纪交响乐,令人壮怀激越。虎门炮台,销烟池畔,打开了中华民族最为悲壮的历史!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优势,迸发出抢抓机遇的豪迈气概,短短20多年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村到城市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
一座古城起步于制造,发达于制造,扬名于制造。它给人们制造快乐,因为它是世界玩具之都;它让人们奔跑如飞,因为它是世界鞋业之都;它让人们的表达和思考提速,因为它是世界电脑之都。东莞塞车,世界缺货。“无论你在哪里下定单,都在东莞制造”。
演岭南风情,把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借轻歌曼舞,将世纪奇观搬来眼底。我满怀激情,为《魅力新东莞》文艺晚会写下串联词:
有一条河流叫东江,有一方土地叫东莞,这里有晋唐的遗韵,这里有宋明的绝唱。东江水滋润着这片多情的土地,大岭山散发着白玉兰的芬芳;这里每一寸土地演绎经典的乐章,这里每一扇窗户透出生活的馨香。
走近世纪沧桑的东莞,这里是激情燃烧的地方,这里有林则徐销烟的壮举,这里有关天培御侮的悲壮;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中华民族挺直不屈的脊梁!
东莞人用中华民族文化的乳汁、岭南文化的清泉与外来文化的雨露,培育出一个满目苍翠的文化绿洲。东莞民俗民风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一株馥郁芳香的白玉兰、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榕树。
虎门雄风,造就了代代不绝的莞邑英华;可园遗韵,流淌着悠悠不断的联翩遐想。忆峥嵘岁月,数千载风流;看大江东去,赞鹏程万里。我们从历史走来,我们向未来奔去。
潮涌东莞,无限春光,我们踏浪前行,流韵四方!
潮涌东莞,盛世华章,我们满怀豪情,再造辉煌!
当我把《魅力新东莞》晚会串联词交稿复命,他看了,笑眯眯地点头:“好文采!”,同时也指出两处瑕疵。
他说:你要与演员们多接触,写写他们。他拉上我去东城文化中心排练大厅。
“记得当年你我如花,正是荔枝红遍了天涯;岁月风流你我长大,正是梦想飞遍了天下。”我在东城文化中心排练大厅看到一群还是戴着红领巾年龄的十几岁的孩子,伴着这优美的旋律正在一遍又一遍排练歌舞《相会在荔枝树下》。谁也不会想到如此优雅绚丽舞蹈的跳跃、腾挪、旋转的排练能把小朋友们练得头昏眼花,腿瘸脚肿。当舞蹈老师谈到演员们因为排练受伤而流下心痛的泪水时,我深深感动了。
记得当年你我如花,正是荔枝红遍天涯;岁月风流你我长大,正是梦想飞遍天下。
东城文化中心排练大厅排练歌舞《相会在荔枝树下》
刘双平有一段风趣而深刻的说词:判断声乐演员的“三调”标准:“不会唱歌的唱跑调,唱不好歌的只唱调,会唱歌的唱情唱味也唱调”;对舞蹈演员要求是“不是用身跳,而是用心跳”。
我被刘双平团长对演艺工作的那份投入、那份专注、那份执着所打动。他没有把工作仅仅当作职业来做,而是带着情感当作事业来做。他像一团火,散发出熠熠的光和灼灼的热,带领歌舞团全体人员,努力拼搏。
三
一段时间下来,我对刘双平团长有了一些了解:
刘双平出生湖北天门,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以天门文科第一考进武汉大学哲学系。198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先后担任教育家刘道玉,哲学家陶德麟两届校长的秘书10年。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编著出版了第一本武大校史——《漫话武大》,系统地介绍了武大百年发展史。
2000年,刘双平的职业生涯迎来大跨度转变——调任中国歌舞团(原中央歌舞团)团长助理。他与陈维亚、谷建芬成为了同事,在歌舞艺术方面给予他很多指导。
2002年8月,中国歌舞团在东莞组建分团,这是中直院团“国家队”与东莞市政府合作组建的第一个自负盈亏的文艺团体,在很短的筹备期间内,东莞市文化局通过超常规的工作,为分团置备了演员公寓、排练厅、音响器材、交通车辆等,这些物质条件在国内文艺团体中堪称一流。刘双平首任团长,他的目标是做“中国演艺一流”。
我参与了歌舞团创建的全过程:我体验到了这个文艺团体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洋溢着青春和激情。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我在这里找回风华正茂那个年龄段的感觉。一群热爱艺术的平凡人,拥有普通人的优点缺陷:坚强与软弱,侠骨与柔肠,精致与粗糙;虔诚锐利与书生意气,天真幼稚与多情浪漫,激情跌宕与心绪忧伤,为着同一个梦想,因着同一份爱恋,我们经历着辛酸和快乐……
在3个月的时间内排练出一台达到国家级水平的专题晚会,难度很大,被认为不可能。在东莞人民的关爱下,分团演职人员顽强拼搏,克服了无数困难,一步一步地将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2002年11月28日下午五时,《魅力新东莞》大型文艺晚会即将在东莞市体育馆拉开帷幕之际,刘团微笑着将印制精美的晚会节目册页递给我,我翻开一看,在演职人员系列中,总导演:陈维亚;总撰稿:唐开宏。刘团说:这是对你创作与工作的充分肯定!
《魅力新东莞》大型文艺晚会总导演:陈维亚
三排左五刘忠德;三排右一陈维亚;
2002年11月28日晚八时正,心雄而声壮,气盛而言宜,吟国风,奏大雅,繁弦急鼓之中,踏歌起舞登场,东莞歌舞团撩开了面纱首次亮相,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媒体对此好评如潮,《中国文化报》、《南方日报》和《羊城晚报》都作了详细报道。《东莞日报》发表评论说:“这台节目的标准是国家级的,不是地方级的。以东莞的经济建设成就,是应该创造同等级的文化,而中国歌舞团东莞分团的首演成功,为这种文化的创造增添了动力。”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文化部部长刘忠德高度评价中国歌舞团东莞分团的首演,认为是一次精彩的亮相,他说:“这台晚会充满着时尚和创新意识。”
东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智慧的东莞人创造了许多社会奇迹。东莞分团从2002年6月27日签定组建协议书,到11月28日首演成功,被认为是东莞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当天夜晚,我参加了庆功晚宴。我不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也不记得大家到底喝了多少酒。但我记得自己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连那么多的艰辛都走过来了,不就是喝酒吗?喝!”当晚我喝了好多酒,为了和我一样辛苦了一百多天的同事,还有身先士卒、劳苦功高的刘双平团长。
东莞分团一亮相就走红,很快成为南国演艺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享有“南国最高水平歌舞团”美誉;刘团倡导创办团刊《红绸舞南国》,这在演艺界独树一帜。
被观众誉为“中国舞蹈梦之队”的东莞分团舞蹈队,是全国最具实力的一支专业舞蹈队。如花似玉的舞蹈演员们形象靓丽,舞艺精湛,充分展示了生命的激情和青春的风采。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无限感奋。2003年1月8日,在大朗文化广场演出,当晚天冷风大,气温不到10度,许多观众都穿着军大衣,东莞分团演员为保证演出效果,仍然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冒着寒风演出。2003年3月23日,在沙田文化广场演出,演员顶风冒雨,精神饱满地演好每一个节目。由于舞台上积满雨水,地面非常滑,男舞蹈演员全部赤脚上场,在演出过程中,多名演员滑倒后又站起来继续演。演员们的脸庞上挂满了一串串雨珠。这雨珠,在飞旋的舞姿中飘洒,与优美的乐韵交织成一幅令人动容的雨中美景,汇成一曲东莞分团献给广大观众的雨中情歌。
《打工谣》这个歌表演原创节目,由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尤其受到打工者的欢迎。“打工乐呀,打工愁,酸甜苦辣都尝够,走的走了有理由,来的来了有追求……”十几位青春靓丽的演员,边歌边舞,舞步节奏明快、动作新潮时尚,在大众化、雅俗共赏的层面上又平添了几分现代流行色,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许多打工者自己掏钱买花,跑上舞台,献给演员,情景十分感人。
《打工谣》歌表演原创节目,由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尤其受到打工者的欢迎。
四
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初,广东突发“非典”,暂停演艺活动,原本联系好去川渝等地的巡演也被取消。这对刚诞生的歌舞团是巨大的考验,在东莞政府鼎力支持下,演职人员充分利用这几个月,坚持练功,厉兵秣马,创作排练新节目。
“非典”解除,歌舞团恢复了勃勃生机,东莞分团坚持以演出为中心,致力于在东莞乃至珠三角尽快树立分团的品牌。
东莞分团演员的足迹遍布珠三角、北京、浙江、湖北、河南、福建和港澳等地。东莞分团在艺术上的崛起得到了业内专家的承认和社会的赞许。
舞蹈:西班牙之火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观看演出。张书记说:“节目非常好,演出很成功”。
2003年4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观看了分团的演出。张书记说:“节目非常好,演出很成功”。
2004年1月22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了文化部春节晚会《春光这边独好》,东莞分团也献上了精彩的节目。分团的经典节目《西班牙之火》,像一簇报春的鲜花绽放在春节的荧屏上,引起全国亿万观众的瞩目。
经历这段过程,我与刘双平走得更近了。他经常自嘲“万金油”,其实他博闻多识,是一位通晓哲学、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多个艺术门类的通才。他满腹经纶,他特别健谈,又很风趣,一张口就滔滔不绝,总是有讲不完的趣闻趣事。
武警水电部队因修建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而名扬天下。为表彰他们的突出贡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武警水电三峡工程指挥部记二等功。2004年2月上旬,东莞分团应邀赴三峡祝贺演出。
在广州至宜昌三峡的列车上,我与刘双平彻夜畅聊,我问他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和区别。他精辟的阐述,我至今记忆犹新:“哲学从神学中挣脱,选择了坚定的怀疑。神学在哲学的作用下,完成了一个个循环的自以为精妙绝伦的幻想。哲学是满足人对客观世界认识需要,神学是满足人情感需要。这是哲学、神学的关系和区别。”
五
又一个天有不测风云。从湖北演出归来,就听到风言风语,说北京要派新团长来东莞。我非常纳闷,刘团干得不错啊,上面为什么要撤换他?我问东莞文化局的领导,他们也是惊诧莫名。
此时,江苏电视台的同事来深圳,我去深圳住了几天。就在那时候,刘双平离开了东莞。我从深圳回来,懊悔不已。我老伴批评我说,刘团对你那么好,你也没有送送人家。
2004年4月,我随歌舞团赴郑州参与《让中原告诉世界》大型文艺晚会排练演出报道工作,我接到刘双平电话,他要来郑州看望歌舞团兄弟姐妹,大家毕竟在一起两年时间了。
正在我充满期待与刘双平见面的时候,东莞文化局来电话,要我速回东莞,参与《2004东莞年鉴》文化项目的撰稿工作,我又一次耽误了与刘双平见面的机会。
这之后,刘双平通过相声演员邓小林结识了赵本山,并且加盟本山传媒担任艺术总监。对此本人不置臧否。
刘双平通过相声演员邓小林结识了赵本山,并且加盟本山传媒担任艺术总监。
赵本山招收徒弟,这是神马玩意啊。
人的一生中,会遇见很多人。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是缘分;能在相遇中相知,是默契。感谢这份生命的缘,但愿会在后来路上的某一拐弯处遇见。那时,我们随便扯一块闲暇的时光坐下来,听春江水,闻夏季蝉,看霜叶红,赏菊花黄,聊来来往往的风物景致,谈起起伏伏的人生道场。地域虽远,文心却近;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此文写于2016年,只字未改。)
链接
大德无言——武汉大学老校长刘德玉
中国的新式教育不过百余年耳。自京师大学堂迄于今,前后身任大学校长者,何止十万。而其中堪称教育家者,不过数十。尤其所谓新中国以来,堪当此誉而无愧后世者,又不过三五人矣。而武汉大学刘公道玉先生,则必入此选也。
先生执长武大,大抵十余年。受命于拨乱反正之际,夺职于山雨欲来之时。凡此前后受教者,约略十数万人。今日修成名流高官巨贾大材者多矣,私议闲话间言及先生,则仍必恭称“校长”,此所谓天道人心自存公论也。
自先生主校以来,武大校风学风皆为之遽变。彼时浩劫初度,左风犹炽。先生巨擘独支,打破坚冰,不拘一格,广录人材。后日名震海内之经济学家杨小凯,当时以反革命戴罪十年,初出牢笼即应高考,各校皆不敢取。唯先生知此中委曲,斗胆招录。以后杨君去国游学,有司又百般相阻,校长亲自游说,方允成行。当此犬儒流行之世,非教育家之胆识,焉能于风尘中辨物色,救英雄于末路,为当世留一杰士。
先生素倡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尊重专家,敬惜学者。四方延揽有识之士,不问学派出身,授以教席。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一时间俊杰云集,蔚为大观。当时以人才学而声名初显之雷祯孝君,即为先生破格高聘。此乃五四时代聘任制之传统,即今日高校犹未敢承继,唯先生二十年前即已开风气矣。
为国家抡材,为民族养士,此乃教育家之大命也。先生素知动乱时代,误人多多,遂百般努力,在武大率先实施插班制度。九州怀抱利器者,起于蒿莱,风随景从。日后脱颖而出者不胜枚举,非先生之大德,诸子何以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