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门店与三八线
板门店(판문점)位于朝鲜半岛中西部、北纬38°线以南5公里处,以前这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这里签字,板门店扬名于世。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在北纬38度的三八线。朝鲜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才把分界线向南推进到了今天的板门店位置。板门店是朝鲜战争和朝鲜半岛分裂的见证,也是当今朝韩双方最为敏感的前线阵地。
2012年7月22日,板门店被曝光地雷埋设密度居世界第一。
板门店距韩国首尔约52公里,距朝鲜平壤约147公里,其两侧“南北”分别受韩国京畿道坡州市和朝鲜开城市管辖。在朝鲜一侧,设有“板门阁”和“统一阁”,韩国一侧设有“自由之家”和“和平之家”,中间漆成蓝色的房间代表联合国。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1951年10月,朝鲜停战谈判从北方控制的开城市郊来风庄,转移到了军事分界线附近的板门店。那时,板门店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为了方便参加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中国代表,就将会谈场所附近的商店用汉字标注为“板门店”,板门店一名由此而来。
1953年7月,长达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朝中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板门店由此扬名于世。同时,朝韩两国沿此前划定的38度线设立非军事区,由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管辖。2004年10月,美方将板门店共同警备区的警备任务交给韩国。
战乱当年在这里停止,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持续至今日的半岛分裂。作为朝鲜 战争和朝鲜半岛分裂的见证,板门店一直是当今朝韩双方最为敏感的前线阵地。
1976年8月18日,板门店发生“斧头事件”(也称“板门店事件”)。事情的经过是,当时美军在朝鲜半岛板门店附近“共同警备区”砍伐一棵“阻碍了视野”的杨树,在这期间,17名朝鲜军人要求美军停止砍树,而遭到当时任美军警备中队长阿瑟·伯尼法斯的拒绝。多次交涉后,朝美两方发生冲突,造成1名美军上尉和中尉死亡,8名士兵受伤。朝方认为,美军将斧子向朝鲜人民投掷,朝鲜一方接到斧子并扔回,造成了对方军官的死亡。
这次事件发生后,朝美关系一度转冷,而朝鲜和韩国两军的活动范围也自此事件后,如今,板门店两侧荷枪实弹的朝韩官兵,无不在说明“板门店”是不能擅闯的“军事重地”。
在这段时间里,唯一能不受阻挡便能轻易跨过边境的,或许只有“高音喇叭”。
早先,韩国在板门店韩方一侧设置几十处广播,每一处安装48个喇叭,向朝方一侧播放音乐、新闻、谈话、电视剧等内容。韩国国防部说,这些广播夜间可以传20公里远。“高音喇叭”也被称为是韩国对朝鲜心理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为了创造朝韩首脑会谈的和解氛围,韩国军方前几日表示,决定停止对朝进行播放“高音喇叭”。毕竟,双方首脑会面在即,一切如果能摆在台面上谈的话,自然不需要再接着打什么心理战了。
三八线(The 38th parallel)指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它是1945年盟军托管朝鲜时期,苏联和美国划定的一条受降分界线,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该线就成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
1945年9月2日,根据盟国协议,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第一号指令中,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和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半岛南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RepublicofKorea)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emocraticPeople'sRepublicofKorea)。
10月,苏联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朝鲜人民,到12月苏军全部撤离。半年以后,美军也宣布从南部撤军,但留下了文官和“军事顾问团”,朝鲜半岛国土和民族的分裂,造成三八线两侧的交通、电讯和人员物资的交流被切断。1950年6月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爆发。1953年10月1日,美国和韩国共同签署了《韩美共同防御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美国长期在韩国驻军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