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总角图片,“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
一谈到古代总角很多人都想知道,有必要科普一下,什么是‘总角"之年?’和总角古代人指的是多大年龄古代总角图片的内容,让您更清楚知道“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一起深入了解。
古代总角图片:垂髫和总角的区别是什么
垂髫指童年,一般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这个年龄古代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就是髫的意思)。总角也指童年,但一般是八九岁到十三四岁(这个年龄的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
古代年龄称谓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及笄:指女子15岁。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天命:指50岁。
花甲: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杖朝:指80岁。语出《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意思是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后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古代总角图片:总角和垂髫的区别是什么
概念一样。
1、总角:
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2、垂髫:
亦作垂龆 ,指儿童或童年,髫指儿童垂下的头发。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古代总角图片:古代发型里的垂髫、总角、及笄
古代无论男女,都要留长发,垂髫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总角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像两个角;及笄头发束起,插上簪子。
古代总角图片:什么是总角"之年
总角之年在古代总角代表的年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
古代的儿童会把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状就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角是古人对孩子幼年时的一种泛称,一般八岁到十四岁的未成年时期都可以被称为总角。因为古代孩子没长大的时候喜欢把头发梳成两个小角似的模样,总角之称也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年龄段的雅称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总角图片,“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的全部内容,以及古代总角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