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火药桶成因(为什么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葳蕤
编辑|S
2023年5月份,巴尔干半岛又出事端。 5月26日,科索沃地区北部的塞族人在阻止最近当选的阿尔巴尼亚族官员进入市政大楼的过程中,与前来驱散人群的科索沃警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此次冲突中,有10名抗议者和5名警察受伤,警车也被人群毁坏。 针对这次冲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发表讲话,称会让军队让科索沃边境移动,并进入备战状态,以保护科索沃北部的塞族人的人身安全。 一时之间,巴尔干半岛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英、法、美等大国联合起来发表声明,呼吁科索沃当局立即收手,并让局势缓和下来。 在当前剑拔弩张的局势下,倘若塞尔维亚真的和科索沃爆发冲突,又会让世界风云如何变幻? 巴尔干半岛曾引爆了一战,并一直冲突不断,被人们称为“欧洲火药桶”。 时至今日,科索沃危机一直悬而未决,又因其位置处在东西方交汇处,那么在未来这会成为三战的导火索吗?
巴尔干半岛—欧洲的火药桶 说起巴尔干半岛,学过历史和地理的朋友都不会陌生,除了诞生于半岛南端延伸部分,对世界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古希腊外,最为人所知,便是“欧洲火药桶”的外号了。 纵观历史,巴尔干半岛总是和战争为伍,频频爆发战乱,并且巴尔干半岛上的每一次厮杀,都“牵一发动全身”,对整个欧亚大陆甚至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而在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14年奥匈帝国传来的几声枪响,斐迪南大公的被刺身亡,引发了长达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巴尔干火药桶”的大名传遍了整个世界。 二战后,南斯拉夫统一了半岛,铁腕领袖铁托依靠强硬的手段,使得半岛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然而,当铁腕领袖铁托逝去,冷战的阴云散去。 南斯拉夫又陷入了内战的旋涡,国家解体,民族冲突,最终演变成了今日的情况。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本是一场半岛内的民族冲突,却演变成一场由世界大国参与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大使馆被蓄意轰炸,导致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最后差点又引发了一场世界大战。 人们在感叹之际又不禁疑惑,巴尔干半岛为何总是和战争结伴同行,这片土地上的争斗,又为何总是引起重大的国际影响? 先从最基本的地理看起。 作为一个总面积和法国相当,三面环海,一面临陆的半岛,巴尔干半岛看起来是比较独立的,但具体到巴尔干半岛的内部来看,其地缘结构十分糟糕。 在土耳其语中,“巴尔干”就是山地的意思,顾名思义,巴尔干半岛上全境多山,巴尔干山脉,罗多彼山脉等等大型山脉纵横交错,让山地面积占到巴尔干半岛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只有东部沿海一带,以及部分山间盆地,才有一些地势比较平坦的低地平原。
巴尔干半岛不仅平原面积狭小,因为众多的山脉分割,这些平原分布也十分散乱,不像中国拥有连成一片的华北平原,因此巴尔干半岛上难以诞生出类似秦朝、汉朝一样的大一统王朝。 除了羸弱的生产潜力外,更糟糕的是,巴尔干半岛周围并没有十分有效的地理屏障,南面的地中海只是一个被大陆环绕,气候并不恶劣的内海,并不能阻挡古典时代敌方海军的来袭。而与巴尔干半岛隔海相望的西非、北非地区,距离并不遥远,敌人完全可以乘船登陆。 而西边的亚得里亚海,东边的黑海来看,不过是屏障效果十分有限的内海,其保护作用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而在陆地上,巴尔干半岛的北部是广袤的匈牙利大草原,它与遍地蛮族的欧洲内陆不过只隔着多瑙河、萨瓦河而已,这些外来势力进入巴尔干半岛,难度并不大。 所以说,看起来地缘相对独立的巴尔干半岛,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地理屏障来阻隔周围的势力进入,但话说回来,遭遇外界势力侵袭的地区并不罕见,如伊利比亚半岛,就曾沦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体系的角斗场。
究其原因,是因为巴尔干半岛坐落于三大地缘势力的夹缝中,常年沦为来自西亚、东欧、欧洲西部以及南部崛起势力的“练兵场”,在这里常常爆发血腥的军事冲突。 前面提到,因为自身地形原因,巴尔干半岛上难以形成一个强势文明国家,让自身免遭外界威胁,也就是说,在没有外部势力插足下,巴尔干半岛本就四分五裂。 而巴尔干半岛对这些大势力来说地位又至关重要,任何一方地缘实力崛起的情况下,出于拓土开疆、扩展势力范围的野心,或是面对其他两股势力威胁时,都会想方设法加大维持自己在巴尔干地区的存在,所以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翻开巴尔干的历史,不难发现,巴尔干半岛长期处于各大势力的角逐范围内,希腊——马其顿与波斯帝国,这里是双方交锋之地;罗马帝国时,这里是罗马与日耳曼——斯拉夫人博弈的前沿阵地。
后来,这里是西欧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以及东欧游牧势力的逐鹿场; 随着西亚伊斯兰势力的崛起,它又成了天主教世界、东罗马帝国和伊斯兰世界争夺的对象。 东罗马帝国灭亡后,这里又成为了天主教的欧洲、东正教的俄罗斯和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三方拼杀之地。巴尔干半岛的命运和巴尔干崎岖不平的山地一样坎坷,充满荆棘。 在进入现代之前,三大地缘势力在这里维持着脆弱的稳定。 于是,巴尔干半岛作为三大势力首脑的棋盘,战争不断,其上的人民生活不如牛马,困苦到了极点。 而在殖民掠夺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欧洲成为了近代人类文明的中心,而巴尔干半岛“因福得祸”,它的归属和倾向,其上爆发的战争和冲突,又会严重影响到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
正因为如此,不管是三大地缘势力,还是后来自诩为“世界警察”的美国,它们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口号,用各种手段来干涉巴尔干半岛的走向,在如此复杂局面下,历史学家甚至断言:“巴尔干地区不可能出现统一大国。” 但历史终究是分分合合的,如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那样,巴尔干半岛也诞生了一个伟人——铁托。 他在二战中率领几十万大军赶跑了德国法西斯,建立起了强大的本土势力,即南斯拉夫,
科索沃——南斯拉夫的余殇
巴尔干半岛上本来矛盾重重,难以统一。 然而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向心力第一次超过了彼此排斥的力量,再加上有铁托这个克罗地亚出身,属于非主体民族的人的率领,巴尔干半岛上历史上的罕见的统一国家——南斯拉夫被建立了起来。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铁托在民族问题上也犯下了巨大的错误,为以后的科索沃危机埋下了伏笔。 他不仅让塞尔维亚,这个工业实力最强的加盟国和其他五个加盟共和国完全平等,还修改宪法,让科索沃实行自治。 要知道,科索沃是塞尔维亚人的起源之地,在大部分塞尔维亚人心中地位崇高,而铁托当政时期的科索沃,其主体民族已经换成了阿尔巴尼亚人,这无疑极大伤害了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感情,两个民族和国家地区间的祸根就此埋下。 铁托在世时,尚且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威望,让南斯拉夫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但当1980年铁托去世后,南斯拉夫,这个用威权和强制把民族捆绑在一起而形成的国家最终还是分崩离析,几十年的矛盾累积在一起的结果就是,爆发了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
1990年,南联邦解体,塞尔维亚和黑山于2年后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由于中央的力量大为减弱,科索沃的民族独立份子活动开始频繁起来,到1994年,阿族甚至组建了非法武装“科索沃解放军”,想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来解决科索沃问题。 1998年,“科解”袭击了在科索沃执行巡逻任务的塞尔维亚内务部警察。 随后塞尔维亚特种部队猛攻科索沃中部,造成包括 25 名妇女和儿童在内的80余人死亡,这一事件以“德雷尼察屠杀”而闻名世界。 “科解”扬言进行报复,许多阿族居民走上街头,抗议塞族警察“动用武力迫害阿族人”。“科索沃危机”爆发,科索沃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这也让一直想插手巴尔干半岛局势的美国看到了希望。 为了更好控制全球石油资源,也为了打击南联盟这个立场鲜明的反美国家,从而削弱原苏联的势力,顺便更好地控制欧洲,达成美国“一石四鸟”的目的。 美国在1999年3月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带领北约部队开始向南联盟发动长达78天的空袭。
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在1999年的6月,万般无奈之下,南联盟最终决定与北约进行停战谈判,最终结束了这场战争。 毫无疑问,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武力相向,激化了科索沃阿族极端分子的分裂活动,这场战争在严重削弱了南联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让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仇恨像大火一样,被重新点燃,巴尔干,又恢复了历史上的称号”火药桶“。 “历史总是相似的”,巴尔干,这片西欧、东欧、西亚曾激烈厮杀的土地,伴随着南斯拉夫的解体削弱,在它之上,棋盘上的棋手换成了美国、欧盟、俄罗斯,还是熟悉的味道。 那么在未来科索沃会成为三战的导火索吗?
科索沃,三战的导火索 德国宰相俾斯麦曾有一句名言:”早晚有一天,巴尔干半岛上的那些事情会变成成一场大战!” 而历史证明他此言非虚,后来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他刺杀斐迪南大公这一事件,就变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席卷了整个世界。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散去了整整一百多年,现在的巴尔干局势却还是混乱一团。2022年8月,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为居住在科索沃范围内的塞族人,更不更换车牌的问题而爆发了边界冲突,科索沃塞族人架设了许多路障,以“防止科索沃在未来几天威胁他们。” 更为过分的是,欧盟以入盟为”条件“,要求塞尔维亚尽快承认科索沃地位,到了2023年5月份,科索沃阿族警察动用武力,强行进入塞族地区市政厅打伤多名塞族民众,让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宣布军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要求军事力量向赛科边界靠近。 看完这些,不难得出,巴尔干地区还是和一百多年一样,民族矛盾、领土争端、宗教冲突和地缘政治矛盾不断,自从铁托率领的南斯拉夫解体后,巴尔干地区又变回了历史上的常态——“火药桶”。 那么它会引爆新一轮世界大战吗? 如果拿当年一战爆发前的世界局势和现在的世界格局相对比的话,也有不少的相似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英德矛盾,德法矛盾,俄奥矛盾,其中最激烈,最根本的矛盾是英德矛盾。
而美国就像一战前的英国,不愿意看到另外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实力超过自己,用一切方法来打压对手,就像美国在经济上对中国开展贸易战,军事上对中国围追堵截那样,还大搞地缘政治孤立中国。 大英帝国当年同样利用自己庞大的殖民地和世界第一的海军舰队,处处压榨德国生存空间。 至于俄国,根据一年多以来俄乌战争的形势来看,现在的俄国如同当年的奥匈帝国,也和当年的沙皇俄国类似,经济实力和一流强国比起来相对薄弱单一,最糟糕的是难以看清自己的实力,鲁莽发动战争。 加上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普遍进入了衰退期,整个世界先开始流行保守,排外的思潮,各国的统治集团为了转移矛盾,向外发动战争,转移矛盾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整个世界都和巴尔干半岛一样,坐在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上。 而要爆发三战,其决定因素在大国。 科索沃背后的主要就是欧盟、美国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塞尔维亚的背后,则是中国和俄罗斯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这并非无稽之谈,纵观历史,科索沃的独立地位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用78天的空袭炸出来的。 而2023年5月的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冲突发生后,美国和欧洲也深知科索沃在武力上难以匹敌塞尔维亚,第一时间呼吁应让双方局势缓和,看起来”公正“,实则是在”拉偏架”。
而塞尔维亚和俄罗斯主体民族都为斯拉夫人,更是信仰相同的东正教,同样的起源加上宗教的影响,让塞尔维亚天生就对俄罗斯充满好感,在俄罗斯和塞尔维亚一起合作拍摄的电影《巴尔干边界》中就有一句台词:“俄罗斯人和塞尔维亚加起来有两亿。” 而在2014年的克里米亚问题上,塞尔维亚顶着国际的巨大压力,表示:既然西方以“民族自决”的名义想让科索沃独立,那么俄族人占多数的克里米亚半岛也应该按照“民族自决”的办法,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 而中国和塞尔维亚的关系也非常良好,在2020年的欧洲疫情期间,面对塞尔维亚的求援,中国果断派出医疗队和医疗物资帮助塞尔维亚缓解燃眉之急。 而在2022年的4月份,中国还援助了塞尔维亚先进的红旗防空系统,帮助塞尔维亚守护好自己的领空。
更不用提及二十多年前,南联盟和中国驻南大使馆都遭到了北约的炸弹袭击,双方拥有鲜血铸成的友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血盟! 基于这些文化和历史的因素,中俄都对美国、欧洲肆意干涉塞尔维亚内政的行为表示反对,要求他们尊重塞尔维亚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而从战略上来看,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塞尔维亚背后的支持者,都认为北约对塞尔维亚的军事威胁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挑衅。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真实意图是想把巴尔干半岛变成自己的地盘,以此来削弱俄罗斯和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加强对西亚和东欧的控制力。 2023年5月27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宣布辞去塞尔维亚前进党主席职务,希望更加专心于塞尔维亚所应对的国内外压力和国家事务上,结合塞尔维亚的军事调动来看,科索沃和塞尔维亚之间的局势,可以说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了。 双方一旦擦枪走火引发战争,结合上文的分析来看,大概率会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中国、俄罗斯三方都牵扯进来,这场战争,轻则变成地域冲突,重则会演变成一场大国之间的对抗。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场战争还可能引发其他地区的动荡。 比如,在中东,伊朗、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可能会趁机反击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在台海、东海、南海等地区,美国可能会趁机挑起冲突,进一步压榨中国的生存空间。在朝鲜半岛上,韩国和朝鲜可能会再次爆发激烈冲突。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喜欢战争带来的阴云密布,毕竟,每一声枪响背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倒下,就是一个家庭的眼泪和哀痛。 但这世界哪有什么净土,哪有什么宁静,哪有什么和平,一寸山河一寸血,有的只是黑暗的现实与用枯骨沉淀而肥沃的土壤。 当被红着眼的豺狼露出凶残的真面目,向我们袭来时,在那时,祈祷是没有作用的,唯有战争有理。 就像毛主席在1949年所写的那样: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参考文献: [1]赵嘉政. 塞尔维亚仍将坚持自主外交 [2]吴文成.从科索沃战争到乌克兰危机: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战略觉醒” [3]陈志强.公民平等还是民族特权:南斯拉夫分裂的教训 [4]高晓松.铁托与南斯拉夫 [5]吴鑫.复燃的巴尔干火药桶——科索沃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