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600字初二(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初二)
读傅雷家书有感600字初二下学期开学第一天,我们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傅聪。在这个寒假,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上海,参参加了由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傅聪国际钢琴比赛。比赛结束后,傅聪的父母专程从英国赶来,看望他。他们的到来,让现场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当时,傅聪正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读五年级,他的父亲傅雷是著名翻译家,母亲张润娥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才能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呢!”这是一位极其严格的老父亲对儿子出国留学所写书信中的最后一句话。
合上这本《傅雷家书》,我感触万千。
这是作为父亲的傅雷给他的孩子傅聪所编写的书信合集,时间跨度为1954年到1966年共一百二十五封信,话题不仅仅限于生活琐事,更囊括了人生与艺术的抉择,无一不体现了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俩的深刻情谊,刻画出傅雷爱子深沉的生动形象。
傅雷和傅聪,一直以来都是被冠上“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音乐家”的称号,但是在这本《傅雷家书》中,他们只是一对再也平凡不过的父子,“父子间亦师亦友,亲密无间”这句话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纵使一方在中国,一方在波兰,但是山海之隔也拦不住父子间所爱的情谊。他不仅教傅聪如何去创造自己的艺术事业,更是教他怎么抉择自己的爱情,甚至细微到教他擦眼镜。
严厉的背后,留下了一位父辈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多了一份柔情。
对于傅聪,傅雷总是把自己最热烈的感情袒露给他,畅快流露:“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
从古至今,书信一直是人类表达情感最细腻的通信方式,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
在古代,书信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
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想起远方的家人,诗圣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封信弥足珍贵,满纸都是对亲人的挂念,也有着妻子对于丈夫的期盼。
书信,是联系家人的情感纽带。
但是如今,科技使人越来越近,我们每天可以通过手机与全世界对话,但如果放下手机,却难以排解心中的忧愁与孤单。
书信固然麻烦,尤其是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里,自然是微信来的更方便简洁、迅速。对于我而言,在自己初入军校之前也是有给家里写过几封书信,但也都是草草收尾,便没有再深入展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取而代之的也就成了微信上的聊天,再也没有提起笔写书信了。
就如《傅雷家书》一样,一封封书信表达出他对于儿子的爱,也正是这一封封家信,让我们这些00后能够了解书信的重要性。
书信,寄托着精神;书信,传递着文化;书信,沟通着思想。我们一定要传承并发扬这个古老的优秀文化,以书信承载感情,在自己的强军道路上砥砺前行。
作者:毛胤德
整理:张煜梁
总 编:陈德全
监 制:齐明宇
主 编:熊修宁
编 辑:田 栋 蔡强仔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武警
福建武警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