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的主旨(概括望岳的主旨)
大家好,最近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望岳的主旨不是很理解。然后还有一些网友想弄清楚概括望岳的主旨,网小编已经为你找到了相关问题的答案,接下来和我们一起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整个齐鲁大地上,都可以望见它那青翠的山色。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在同一时间,阳光使山南山北成为亮暗分明的两面。山中层云缭绕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似乎还看得见欲归巢的飞鸟。终要登上泰山最高峰,那时将会看到众山都很渺小,尽在眼底。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等。
赏析
1、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怎样描写泰山的高大形象的?
侧面烘托。诗人在这一句中自问自答,写远望所见景象。借助齐鲁两地来侧面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硕大形象。
2、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与秀丽聚集于泰山,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割”字是“分”的意思,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如何理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话?
泰山上叠起的层云使自己心胸摇荡,睁大眼睛看着归鸟入林。这句诗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专注的神情,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6、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7、赏析尾联中的“凌”、“小”二字运用的妙处。
凌:升、登,用词精准,言简义丰,它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小:矮小,对比衬托,它不仅从侧面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豪情壮志。
8、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点明主旨,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也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答: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1、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答:①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②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③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12、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白云,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成理得满分)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理解性默写
1、望岳中写泰山之大,连绵不断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极言泰山之高峻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4、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6、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表达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和兼济天下远大抱负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望岳》中突出泰山神奇秀丽,雄伟壮观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0、2011年10月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南昌市举行。我们可以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来激励运动员们勇攀最高峰。(填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11、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12、《望岳》中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选择题
1.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前两句自问自答,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绵延不尽、高耸入云。而首句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乍一望见泰山时,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B. 三、四句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其中“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是“终要”之意,这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看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 全诗紧扣“望”字来写,由近到远,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该诗炼字讲究,意境深远,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解析】D此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远及近,而不是“由近到远”。D项中“由近到远”赏析有误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解析】C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3、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诗人以主观体验来描写泰山的地理特点: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在此诗人别出心裁地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B. “割”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像一把巨斧,把阴阳和昏晓劈开,泰山险峻、雄伟、高大的形象给人深深的震撼,体现了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
C. 第五、六句写诗人细望所得:泰山上面层层白云涌现,变化多端,诗人望之,感到自己的胸中云气回荡,无比开阔。这两句蕴藏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D. 结尾两句写诗人登临泰山极顶所见景象,蕴含着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
【解析】 D结尾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并没有真正登上山顶。D项“结尾两句写诗人登临泰山极顶所见景象”赏析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