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的九个骷髅头是谁(沙僧的骷髅头项链是唐僧的前九世吗)
所谓经典就是百读不厌、百看不厌,世人常说"经典的就是永恒的",一部经典作品最大的体现就是每一次品味都有不同的收获,它是某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却能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给人以新的启迪,这也是传承经典最大的意义所在。
比如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它看似是一部单纯的志怪小说,通读下来却发现惊喜不断。
流沙河里吃人妖魔
电视剧《西游记》是一代人童年的美好记忆,直到现在,每年寒暑假,还会超量放送。
在唐僧的三个徒弟中,相对于武力值满分的孙悟空、话多好色的猪八戒,排行老三的沙僧存在感极低。
他基本上就会说"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半秃的脑袋、一串黑色大佛珠、挑着两担物件,简单朴素的打扮、温吞的一言一行让人似乎忘记了沙僧曾经也是一个吃人的妖怪。
在原著第二十二回,沙僧在流沙河的初初亮相可没有后来那么"普通",他出场时,一头红绿的头发,脖子上挂着一串由9颗骷髅头穿起来的项链,看着就凶神恶煞。
追溯到沙僧的过往经历,就会知道他本来是玉帝亲口封的卷帘大将,武艺高超,保护玉帝安危,但在一次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因而被玉皇大帝贬下界,这才成了流沙河里的一只妖精。
身份地位的巨大落差让沙僧难以接受,随即堕落成流沙河里吃人的妖魔。
曾吃师傅唐僧九世
电视剧里没有对沙僧那串骷髅项链做过多的介绍,事实上,这条串了九个骷髅头的项链可不是一般的项链。
首先就要说到沙僧在凡间的住所——流沙河,原著第二十一回唐僧来到流沙河就说了一句"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如花定底沉",流沙河是一条非常神奇的河,什么东西一经下水,必定沉底,连鸿毛都浮不起来。
可在《西游记》原著第二十二回收悟净时,沙僧与观音有这样一段对话,沙僧对观音说"菩萨,我在此处吃人无数,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皆沉水底。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一直浮在水面,久不下沉。我以为其为异物,索性将其穿在一处,闲时拿来玩耍"。
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得知这九个骷髅是九个取经人的头,并且这取经人定是不俗之人,否则不会浮在鸿毛都不能浮的流沙河。
电视剧里,没有关于这段的介绍,但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这次取经也不是唐僧的第一次取经,所以有很多人怀疑沙僧口中那九个取经人就是唐僧的前生九世。
其实,在吴承恩之前就有过《西游记》,但那本书更像是一种地理游记,不过我们现在看的吴承恩版本的《西游记》中的人物也不是吴承恩自己创造的,是在他之前就有的,并且很多传说、故事也是早就发生的,只不过吴承恩进行了汇编以及二次加工。
所以尽管在畅销的《西游记》原著中没有说那九个人是否是唐僧前生,但在早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深沙神也就是沙僧曾对唐僧说过"和尚,你瞧见没?俺头颈里的这串枯骨,就是你上上辈子和上辈子西天取经时,在这里被我吃了,只剩下骷髅头了"。
也就是说,这里的沙僧是承认吃过前世唐僧的,只不过只吃了两世。然而在元代杂剧《西游记》中,沙僧戴的骷髅头就变成了九颗,杂剧中还写道"如果这次再吃掉唐僧,就十全十美了",可见,那九颗骷髅头就是前九世的唐僧。
不看原著谁也不知道那串骷髅头项链的来源,前面九世来取经的唐僧都被沙僧吃了,到了第十世,因为有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保护,唐僧才幸免落入沙僧之口,还直接收了沙僧为徒弟,不得不说《西游记》原著也隐藏的太深了!
改邪归正取得真经
在吴承恩版的《西游记》里,沙僧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吃过唐僧前世,并且在观音的感化下,他将那串骷髅头项链取下,做成一艘浮船,带着唐僧师徒四人渡过流沙河,上岸后,那九颗骷髅头就化成阴风,消失不见了。
而沙僧,他在观音的安排下,成为唐僧的徒弟,护送他前往西天取经,一路上任劳任怨,一副沉默寡言的老实像,早已看不去昔日那个吃人妖精的凶狠模样。
后来,沙僧跟随唐僧成功取得真经,他也因此被如来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再次位列仙班,也算如愿以偿。
作为中国经典著作之一,《西游记》被翻译成多个版本,受到国内外很多读者、观众的喜爱。
其实,早在明朝,《西游记》是一本禁书,后世很多学者认为这本看起来就是一些魔幻故事的书实则讽刺了明朝皇帝,再加上书中的很多内容直接冲击了当时的大环境,这也直接导致它成为禁书。
抛却当时的时代背景,就现在所处时代来看,《西游记》不光是一部神魔小说,它还是颇富深意的,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到真经,却在回来的路上真经掉进水里,纵然被抢救了上来,但也有所破损,这也正印证了那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很多事很难十全十美,所以人要学会感恩知足,这对于今天仍具有教育意义。
翻看《西游记》原著,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书中有好多小细节,而这些隐藏的细节往往透露着故事的走向,也是整部小说成型的脉络,可见,《西游记》能成为四大名著也是名副其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