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简介及人生经历(仅凭一人一嘴,挑动各国战事)
张仪简介及人生经历(仅凭一人一嘴,挑动各国战事)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是当时最厉害的纵横家,当然也可以说得上是历史上口才最好的人。
曾有人这么评价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张仪凭什么说他是历史上口才最好的人呢?
可以说张仪在那个波云诡谲的战国时代,真正做到了—以七国为舞台,仅凭一人一嘴,挑动各国战事,玩弄七国于股掌之中,令诸侯敢怒不敢言。
张仪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就,也是没有那么容易得来的。
张仪原先是魏国本地人,据说还是魏国的贵族之后,但到了张仪之时,家族早已败落,只能在家耕读。
不过张仪天资聪颖,小时候就被谋圣鬼谷子看重,收为徒弟,跟苏秦算是师兄弟关系。
虽然张仪拜名师,但他从未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刻苦读书。
张仪家里穷,但他识字多,于是经常替人家抄书赚取钱财,他一旦抄书时遇到好词妙句便写在大腿上,晚上回家的时候再“复制粘贴”在竹简上。
久而久之,竹简都堆积成册,所以,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优秀的人其实比普通人付出的更多。
王子年在《拾遗记》中说张仪:“行遇圣人之文,无题记,则以墨画于掌内及股里;夜还,更折竹写之。”
张仪学有所成之后,运气却挺背。
他首先去投奔楚国,但在一次宴席上,楚国相国昭阳因为张仪出身平凡,就污蔑他偷了和氏璧,并叫人把张仪打的半死不活,逼他招供。
张仪未曾偷和氏璧,拒不承认,昭阳见张仪被打得半死,只好放了张仪。张仪被人抬回家中,全身上下除了嘴巴能动,其他的地方都被打的血肉模糊。
张仪妻子见他如此惨状,哭着说:“你今天会受这样的侮辱,都是因为你读书游说导致的。如果你安安心心在家务农,哪有这样的事。”
张仪喘着粗气,微笑着安慰妻子,张开口对他妻子说:“我的舌头还在吗?”
妻子虽然困惑,但也如实告诉他舌头还在。
张仪大笑,便放心了,对他而言,舌头在,富贵便在,名望便在。今日之耻,他日必能讨回。
这也是为什么说张仪是最能说的原因之一,珍爱自己的舌头,爱护自己吃饭的家伙。
屡败屡战后,终于张仪凭借口才好,被秦惠文王所赏识,一路升迁,成为秦国相国。接下来这才到了张仪的主场。
一、卧底魏国,破坏合纵
张仪到了魏国,担任魏相,就不断游说魏王亲秦。他告诉魏王,即使是亲兄弟,也会争家产,何况六国呢?
念及六国联盟关系的魏王当然不会这么轻易相信张仪的话,所以张仪所说的话再有道理,魏王都也不为所动,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于是张仪暗中联系了秦王,让他发兵攻魏,再加上软硬兼施,里应外合的策略。最终魏王在张仪的威逼利诱之下,背弃合纵之约,转而与秦国结盟。
由此可见,张仪的纵横之术已经炉火纯青了。
二、空手套白狼、破坏齐楚联盟
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是齐、楚两国有盟约,而这两国的实力都不弱,于是秦王只能使出自己的杀手锏—张仪。
张仪游说楚王让楚与齐断绝来往,那么秦国将赠送楚国商於六百里土地,并且秦楚两国结为兄弟之国。
天真的楚王一听,能白白得六百里土地,当然高兴。
于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楚王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废除两国盟约,并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接收土地。
狡黠的张仪怎么可能会乖乖给楚王好处,更何况之前还被楚国相国给污蔑偷壁,张仪到秦之后,假装受伤而不上朝。
张仪上朝后,对楚国使者说愿意把秦王赏赐自己的六里封地献于楚王。
然而,楚王想要的却是商於六百里土地,是楚王自己听错了。楚使回国后,楚王大怒,发兵攻秦,却被秦军大败,只能向秦割地求和。
这招空手套白狼估计是张仪首创的,把楚王忽悠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足见张仪心机似海,妙计层出不穷。
三、彻底瓦解六国合纵
张仪离楚之后,又先后来到了韩国、齐国、赵国、燕国,游说各国国君与秦交好。
张仪的游说大多采取恩威并施的方法,通过分析各国的特点,来指出各国与秦交好所能获得的好处。
张仪使他们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张仪这招彻底瓦解了六国合纵策略,他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不过可惜的是秦惠文王死后,即位的秦武王不喜欢张仪反复无常,诡计多端。张仪只好离开秦国,出任魏相,善终。
可以说,自张仪入秦为秦相开始,终其一生都在为秦国奔走游说各国,为秦牟利。
张仪凭借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玩弄六国与股掌之间,施展连横之术,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真可谓是一张嘴胜过百万雄师,说张仪为历史上口才最好的人,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