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死后,和珅为什么没有巴结嘉庆?
和珅为人一定是非常聪明的,不然也不会在乾隆眼皮底下贪污,还贪了那么多而不被乾隆处罚。乾隆毕竟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知道和珅的作为?但是,既然他如此聪明,为什么咋乾隆死了之后,没有去巴结新皇帝嘉庆?嘉庆一直看和珅不顺眼,最终把他杀掉抄家,和珅为何没有想办法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呢?
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89岁高龄的乾隆皇帝龙御归天。很快,多位大臣联名参奏当时权赫一时的和珅。初九,已上位四年的嘉庆皇帝命人查抄和家家产,正月十八晚上,本要凌迟又被恩赐三尺白绫的和珅在诸多人的注视下,自尽。
早知道是这样一个悲剧,和珅为什么不早早的巴结嘉庆,抱上这条大腿呢?如同讨好乾隆一般,如此,嘉庆上台,和珅不就能留下一条命,不上断头台了吗?但……
一,谁是继承者?
清朝前几位皇帝的上任,非常残酷,也都是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这才成功上的位。说白了,坐皇位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是要见血的!
最激烈的一场在康熙朝,发生了最著名的九子夺嫡大事件,康熙在位时间长,执政能力强倒不说,生育能力也是数一数二。个个优秀,九个儿子一起争夺这把领头羊的龙椅。
最后,四爷爱新觉罗·胤禛胜出。不管合法也好,不合法也罢,总而言之,爱新觉罗·胤禛于公元1722年即位,是为雍正。成王败寇,就是这样。
雍正吸取教训,避免重现九子夺嫡的悲剧发生,便废弃了公开建储,改作秘密立储。使得皇权平稳的交接,弘历就是这样制度下诞生的第一个继位为皇帝的人。作为第一个尝鲜的锦鲤,乾隆认为“实为美善”,所以继承。于是这样的立储方式在清朝落地生根。
不确定性是秘密立储的最大特色。由于不确定,所以,可操作性极强。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是不可能,既维护皇子生命安全,又避免集团的形成,稳固皇权。
乾隆正式确立皇储是在乾隆三十八年,之前先后确立过富察皇后的两个儿子,永琏与永琮。遗憾,二人皆夭折。第三位是五阿哥永琪。但未能长寿。
这些都是和珅未进宫时发生的,和珅于乾隆三十四年参加的科举,不过名落孙山。最后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在乾隆三十七年,授予三等侍卫。之后,仕途如同开挂,扶摇直上九万里,平步青云,和家冉冉升起。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正式确立永琰(母令妃,就是前阵子《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儿子)为皇储,大臣们知道有这会事,但究竟是谁?唯有乾隆一人心知肚明,其他人无从得知,若永琰不合适,失掉圣心,乾隆随时随地可换掉。
扑朔迷离,谁是继承者?不知道是谁,怎么拥护?
二,矛盾始终是矛盾
公元1796年,乾隆禅位,嘉庆登基,乾隆退居二线,成为太上皇,嘉庆是摆设的儿皇帝。有意思,和珅成了“二皇帝”,大清帝国的二把手。
这样的局面是乾隆造成的。早年,他曾说过:
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乾隆一直很崇拜他的祖父康熙,并以之为榜样。事事效仿,为表达心里的孝心,便说自己在位年数不超过康熙。康熙在位61年零10月,乾隆是25岁即位,所以干到85岁,就退休。前几任皇帝寿命都不长,估计乾隆心里冷笑,“我怎可能活到八十五。哈哈!”
扎心打脸了,乾隆活到85岁,跻身到中国皇帝寿命排行榜的numberone。作为皇帝,一言九鼎,怎能失信?信是公信力。但权力是皇帝立身的根本,昔日的齐恒公、赵武灵王,唐时的唐玄宗,例子鲜血淋漓,没有权力,皇帝的下场可想而知。人性在巨大的利益下是会变形的,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能让人冒绞刑的危险……
所以,和珅成了代言人。何况他才46岁,年富力强,乾隆已是垂垂老矣,此时,健忘+身体衰竭+糊涂=乾隆的状态。
乾隆放心和珅,事事委托和珅,和珅成了大家私底下的二皇帝。置嘉庆于何地?嘉庆也怕和珅借乾隆的话来陷害嘉庆。不是和珅讨好嘉庆,而是嘉庆还得讨好和珅(欲情故纵?)。嘉庆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顺治受气于多尔衮,康熙吃下鳌拜的窝憋气,多尔衮、鳌拜结局如何?
乾隆归天,和珅结果悲剧,嘉庆宣布他二十条大罪,第一条赫然是: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君为钓者,和珅为鱼肉,我想他又想起了乾隆曾经的意味深长话:朕能容你,恐后人不能容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