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明知杀了晁错七国不会退兵,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刘邦设立的各个诸侯国,在他后辈的时期,就想着要削掉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了,毕竟如果要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这么多诸侯并不是一件好事,会分散掉皇帝的权力。汉景帝时期,就因为这件事情爆发出了七国之乱,而一部分根源就是在于晁错提出的削藩这件事情。而七国之乱爆发之后,汉景帝明知道杀了晁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是为什么还是要杀掉他?
汉景帝杀晁错依然不能够阻止七国的叛乱,这其实是当时众人的普遍看法。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呀,当时袁盎等人不是在积极怂恿汉景帝杀晁错吗?不是他们认为杀掉晁错就可以阻止七国之乱吗?
其实,袁盎等人之所以建议杀掉晁错,他们的目的是想上位。也就是说,是想取代晁错,成为朝廷中最有权势的人。
这一点,汉景帝也是心知肚明的。
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说汉景帝明白杀掉晁错也不能阻止七国之乱。
其一,任何情况下,吴王刘濞都不会停止造反。
吴王刘濞准备造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他绝对不会无功而返,更不会束手就擒。
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因为打死了刘濞的儿子,从那一刻起,刘濞就有了造反之心。而且此后,他在国内做了充分的准备。他利用盐铁的便利,打造武器,屯集粮草,训练士卒。接着,他便会按照计划举事。
也就是说,不管汉景帝采不采纳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刘濞都是会造反的。只不过汉景帝的削藩,推了他一把而已。
而当他已经举事以后,他就不可能再停下来了。因为他已经做过“谋大逆”的事情,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死罪。如果停止造反,也许他暂时不会受到汉景帝的处罚,但是从此他会一直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担心某一天汉景帝就宣他去长安。如果他拒绝了汉景帝的召唤,那么这就是欺君之罪,是死罪;如果他听从了汉景帝的召唤,那么到了长安以后,可能汉景帝随便一碗毒酒,就把他给结果了。总之怎么都是死。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说的就是吴王刘濞的这种状态。
其二,任何情况下,汉景帝都不会停止削藩。
汉景帝不会停止削藩,是因为他明白,藩王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如果停止了削藩,那么这个国家就有可能重新陷入四分五裂。
削藩这样的工作,是从刘邦就开始做起来了。刘邦是不可能完全实现削藩,但是从刘邦到汉惠帝到汉文帝再到他,削藩这个工作是一步步做下来的,是不可能停止的。
再一点,汉景帝并不是打不赢吴王刘濞。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七个国家一起造反。但是除了刘濞以外,其他人都只能算是乌合之众。而且当时的中央政权其实是很强大的。当年刘邦面对那么强大的异姓王,都能够一个一个地剪灭他们,何况是到了汉景帝时期,中央政权已经十分强大,地方政权,早已不足为惧了。
再说了,这仗还没有打呢,汉景帝怎么可能就忙着认输了。
其三,汉景帝绝对不能容忍造反之事。
这在古代任何时候,都是君王们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如果谁要造反,皇帝立马就妥协,杀掉自己的人向造反者示好,那以后可能谁都敢举旗造反了。这样的话,国家还不乱套了?
汉景帝是一个聪明人,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不会带坏这个头。
那么,既然汉景帝在杀晁错之前,就已经明白,杀掉晁错也不能够阻止七国的叛乱,他为什么还要杀晁错了?
我认为,道理只有一个,那就是汉景帝杀晁错的目的,是把刘濞逼到绝路上去。
这话怎么理解呢?
很简单。你刘濞不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吗?你不是认为我的身边有晁错这样的奸臣吗?好呀,那我把奸臣晁错给杀掉,而且用“腰斩”这种严酷的刑罚来惩罚他。你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如果我杀掉了晁错,你还要动兵,只能说明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清君侧”,而就是为了造反。这样一来,我要打你,也就理直气壮了。
而结果正如汉景帝判断的一样,当他杀掉晁错以后,吴王刘濞果然没有停顿下来。而汉景帝立刻让周亚夫主持军队进行讨伐,很快就平定了七国之乱。
由此可见,晁错不过就是汉景帝手中的一个棋子而已。汉景帝对待帮助过他的人,如此冷漠薄情而残忍,也可以看出古代帝王的心思有多么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