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战役是哪一年(苏联为何放弃了核武器打击)
1969年,中苏之间爆发了珍宝岛战役,这场战役论规模或许不算太大,但是这意味着中苏两国之间关系彻底破裂,苏联对中国的态度极为仇视。
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认为主张立即对中国开火,他表示,应该对中国实施核打击,永久地解除中国的“威胁”,而且勃列日涅夫也的确准备动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对中国进行攻击。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呢?
战争阴云
战争一触即发,苏联国内分为两派,以格列奇科为首的“鹰派”主张战争,以部长柯西金为首的“鸽派”反对战争。
柯西金认为中苏之间如果爆发大规模战争,对两国都是无意义的消耗,而且还会让欧美渔翁得利。柯西金曾试图电话联系毛主席向他通知这一情况,但没有成功。
中国对苏联的回应是在珍宝岛加强了兵力部署,显然,双方都到了一个不想友好交流的阶段。苏联则在六月份派军队非法越境,残忍杀害了我方的38名战士。此事一出,两国之间更加剑拔弩张。
勃列日涅夫的态度逐渐倒向鹰派,他在惨案发生不久之后向远东的导弹部队发出指令,让他们做好核战争的准备。不过,勃列日涅夫也有所顾忌,毕竟核武器一出,全世界都有可能搅入战局。
因此在执行计划之前,苏联秘密联系了美国,表明自己使用核武器只为打击中国,希望美国不要插手。
当时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他听到苏联的核打击计划大感震惊,苏联要求美国保持中立,可是美国的利益和苏联并不一致。
尼克松与内阁紧急磋商之后认为,此时中苏交恶,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如果中国被苏联采用核打击,那么苏联日后将更加肆无忌惮,对于美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尼克松政府认为,应当阻止苏联的计划,并把这一消息提前告知中国。
第二天,美国将《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这一新闻公开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很快,全世界都知道了苏联的计划,毛主席和周总理也看到了这篇来自美国的新闻。
生死一念
勃列日涅夫暴跳如雷,他怒吼道:“美国人出卖了我们!”而中国这边则紧张起来,显然,苏联是真的有可能对我们实施核打击的,我们如何抵御原子弹呢?又要如何应对来自苏联的战争阴云?
毛主席很快下了指令,让战略城市的干部和群众进行疏散,同时全国进入备战模式,重要的工厂尽量往闭塞的山区搬迁,大城市开始建造地下工事
西南地区很多山体被紧急改造成了防核弹掩体,这就是所谓的“深挖洞,广积粮”,当时的中国已经做好了和苏联长期相持的准备。
毛主席决定向苏联展现我们的决心,9月23日和26日,中国先后进行了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轰炸机空投氢弹热核爆炸。美国和苏联同时监测到了来自中国的异动,毛主席就是要直白地告诉苏联,打吧,我们有反击的能力!
这让勃列日涅夫感到不安,战争,往往追求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但是中国这频繁的核试验让勃列日涅夫意识到,这场仗打起来,苏联无论输赢,都要掉一层皮。
而这样的死战对于苏联而言是巨大的损失,正在美苏争霸的关键期,如果苏联倒在中国战场上,那么苏联就亏大了。
这真是让苏联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同时柯西金给勃列日涅夫带来了更加糟糕的消息——中国所有的地面导引站都已经开通。而且还有消息称,中美之间已经针对此事达成了合作,一旦中国遭遇到苏联的核打击,美国也会对苏联发射核武器。
不战而胜
这消息是真是假呢?勃列日涅夫不知道,但是他却赌不起,因为这消息一旦是真的,就意味着苏联的行动会受到来自中美的联合绞杀,对于这场有可能爆发的大战,苏联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这一刻,苏联从主动的一方转变成了被动的一方,留给勃列日涅夫的选择已经不多了。而这正是毛主席想要看到的,坦白而言,中国并不想爆发战争,因为战争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损耗。
但是我们可以摆给苏联一个不畏战的态度,苏联有核武器,我们也有核武器,难道担忧战争的仅仅是中国吗?不,从深层次的角度分析,苏联更加输不起。
而且通过此事,毛主席意识到,尽管中苏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但是中美之间或许可以迎来曙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也许中美关系的破冰,就从此刻开始。
毛主席对周总理说:“世界上有两霸,我们总可以争取一霸嘛!”
事实也的确如此,美苏冷战的格局之下,反而给第三世界的国家换来了一些发展的空间,大洋彼岸的美国曾经是中国的强敌,但是面对如此的世界局势,或许中美双方可以暂时握手言和,中美建交的好机会快要来临了。
这一次核威慑在毛主席的运筹帷幄之下,还没有进行便宣告流产了,勃列日涅夫心中怨气横生,却又无可奈何,即便是大国强国,也总有无法左右局势的时候,更何况,中国比苏联想象的要强大。
而这段充满惊险的历史如今渐渐消弭于历史之中,后人大概很少会想起,在1969年的某一段时间,中国面临着被原子弹袭击的风险。
我们也无从得知,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毛主席心中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但是无论局势多么糟糕,主席又一次用他的智慧保护了他身后的祖国和人民,毛主席是比核武器更能保护中国的英雄。
也许,这样的故事不会再发生,今天的中国已经不会再轻易被人威胁,但是铭记历史,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中国走来的每一步都是披荆斩棘,今天的平静是多么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