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啤酒与百威的关系(百威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
哈尔滨啤酒与百威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彼时,哈尔滨啤酒的产品主要以低端为主,销售渠道主要依靠批发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哈尔滨啤酒开始始进行品牌升级,推出了高端产品。但由于当时的消费水平有限,高端产品的销量并不理想。直到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费能力不断提高,对于葡萄酒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于是,一些酒庄开始尝试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
在中国“酒”这个行业,要说品牌最多的当属啤酒领域,在最辉煌的年代,从省里,到市里,再到县里,都有自己的啤酒品牌,区域性特别强,这应该是和啤酒的酿酒技术比白酒要简单的缘故。随着时代的变化,到今日啤酒行业已经大规模洗牌,各个省份的中小啤酒厂要么倒闭,要么被收购。啤酒行业也慢慢走向了寡头化发展趋势,目前国内最大的啤酒公司是华润雪花,其次是青岛,排名第三的是外资公司百威英博。
华润雪花背靠大型央企华润集团,实力雄厚,通过并购整合和低价走量策略,一直牢牢占据国内啤酒行业的龙头地位。青岛啤酒具有百年历史,在国内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第一大股东是国资。百威英博这家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在国内发展得非常凶猛,目前已经接近了青岛,有冲击老二位置的趋势。而且在高端啤酒细分市场上,市占率却高达46.6%,遥遥领先第二名青啤的14.4%。随着国内高端市场的不断扩张,百威的优势将会逐步放大,未来的发展潜力强大。今年7月,百威亚太区在香港上市,市值高达3900亿港元,相当于3个华润啤酒或6个青岛啤酒。
在外资公司到处征战的过程中,有一些知名的中国品牌早就被收购,但因为收购过程很低调,导致很多人并不知道它们已经成为了外资,还一直以为是国产,今天就重点来盘点几个被收购的知名品牌。
1、哈尔滨啤酒
哈尔滨啤酒的知名度就不用说了,可以和雪花、青岛、燕京等啤酒品牌并列,而且也是全国前五的啤酒品牌。按品牌名字来说,区域性就非常强,这是中国第一家啤酒厂,而且是由俄国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在1900年创立,并不是由中国人创立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苏联才把哈尔滨啤酒交给了中国,此前基本上都是俄国人在打理。
哈尔滨啤酒曾经也有过辉煌的发展阶段,两次被评为香港联交所年度最佳上市公司并荣获第一名。不过,可惜的是如此优秀的一个品牌却选择了卖身,2004年,百威收购哈尔滨啤酒99.66%股权,至此,哈尔滨啤酒沦为外资品牌。
2、雪津啤酒
雪津啤酒的名字和雪花有点像,也是一个全国性的知名啤酒品牌,是福建最大的啤酒品牌,前身是莆田啤酒厂,创立于1986年,至今也有33年的历史。雪津啤酒拥有5个生产基地,年产规模可达140万吨,年产值超50亿元。
不幸的是这个品牌也被外资给收购了,2006年,比利时英博集团以58.86亿元的天价受让雪津100%股权。英博集团后来和百威合并,成为了现在的百威英博,所以,雪津和哈尔滨啤酒拥有同一个东家。
3、重庆啤酒
从名字上来看,就是从区域成长起来的啤酒品牌。重庆啤酒创立于1958年,也算是历史悠久,在重庆的市场占有率很高,应该算是西部最大的啤酒公司,位列中国十大啤酒品牌之一。
重庆啤酒还是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市值达211.88亿元,在全国有28家分公司,年产值43亿。不过,可惜的是2008年被全球第四大啤酒厂商嘉士伯收入囊中,成为最大股东。
4、西夏啤酒
西夏多么有历史感的名字,一听就知道是本土品牌,来自宁夏。西夏啤酒在1980年问世,属于1978年成立的银川啤酒厂。西夏啤酒也是一个区域性很强的品牌,产量并不大,2000年,产量为5万吨,2004年达到了10万吨。2006年,被嘉士伯集团收购,成为了外资品牌。
百威英博和嘉士伯,一个全球第一,一个全球第四,在中国发起了疯狂的收购。有趣得的是百威英博比嘉士伯精明多了,收购的基本上是东部表现不错的品牌,而嘉士伯基本都是收购的西部品牌,被认为是去拯救他们。所以,百威英博在中国越做越好,而嘉士伯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百威英博总共收购了中国20多个品牌,除了上面两个,还有南昌、双鹿、金龙泉、KK、红石梁、白沙、金陵、三泰、松花江、佳凤、吾得万、国光、唐山、冰川、紫竹林、普陀山、大雪、大棒、小棒、最麒麟、维雪、阳光麦场、鸡公山、金士百等等啤酒品牌,还是珠江啤酒第二大股东。
嘉士伯除了上面两个,还收购了春城、大理、拉萨、新疆、乌苏、黄河、山城等等啤酒品牌,基本上都集中在西部地区。在啤酒行业走量的阶段,西部的啤酒厂们没办法跟上,面临亏损倒闭的挺多,嘉士伯被认为是去拯救它们,但收购后依旧没有很大的起色。
在中国的所有行业中,啤酒是品牌沦陷卖给外资企业最多的一个行业。行业品牌太多,洗牌在所难免,对于这些国内的啤酒品牌,今天终于知道到底是不是国货了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