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的由来与雅称 360图书馆,安庆原属哪个郡管辖
本文目录
1.安庆原属哪个郡管辖 2.安庆会馆的历史及由来 3.山东省的名称和简称的由来 4.安庆市的历史简介
安庆原属哪个郡管辖
安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今天的安庆地区就存在着皖国(今潜山)、桐国(今桐城)、宗国(今枞阳)三个小诸侯国。秦汉时设立郡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同安郡。郡城一直设在今潜山县。唐朝时,同安郡曾两度改为舒州,一度改为盛唐郡。到北宋初年,称为舒州同安郡,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改为舒州德庆军(注:军,宋朝时一种地方行政单位)。
南宋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分别选取过去的“同安郡”和当时的“德庆军”名称中的尾字,改称舒州安庆军,同时也寓意“平安吉庆”。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舒州安庆军升格为安庆府,府城仍设在今潜山县。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安庆知府黄干将府城迁往古盛唐湾之宜城渡,并着手筑造新城,到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安庆城正式建成。安庆城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安庆府改为安庆路(注:路,宋元时一种地方行政单位)。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恢复安庆府,至清朝沿用不改。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江南分省”设立安徽省,安庆为安徽省著名都会。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府(今南京市)移治安庆府,安庆长期作为安徽省省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设安庆道(注:道,民国初年的一种地方行政单位)。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设立安庆市。1937年抗战爆发后,安徽省政府迁出安庆。解放后,安庆市成为安徽省省辖市,同时作为安庆专区(地区)行政公署驻地。1988年9月,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设立新的安庆市,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目前,安庆市下辖3个市辖区(迎江区、大观区和郊区)、7个县(怀宁、枞阳、潜山、太湖、望江、宿松、岳西),并代管桐城市。
安庆的雅称为“宜城”。这是有来历的。
据记载,东晋时,著名堪舆家(风水家)、大诗人郭璞经过现在的安庆,称赞“此地宜城!”[意思是说“这里(地势险要),是个适宜建造城池的好地方”,(注:城,筑城,这里用作动词)],于是,后人就将安庆称做“宜城”。其实,准确地说,应该称做“宜(城)之城”(第一个“城”用作动词),但是为了方便,就简称“宜(之)城”了,也可以理解为“适宜(居住)的城市。
安庆会馆的历史及由来
安庆,顾名思义,平安吉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这里已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简称皖,即由此而来。相传东晋诗人郭璞,精巫之术,来这里游览,备加赞美:此地宜城。故安庆又称宜城,美丽动听,人杰地灵。安庆城池,始建于宋代。
山东省的名称和简称的由来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到庆元元年(1195)“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今潜山古皖城),又作府名。安庆古名“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枞阳之歌"。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宜城”。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知府黄干“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复筑宜城为新安庆府”治(今安庆市),并迁怀宁县治附郭。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行政区名称(府、道、专区等)相一致,沿用至今。安庆建城以后直至清末,均为安庆府和怀宁县治,民国时期为专署驻地。明末以来的巡抚亦持节镇守于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同时又是安徽省会,长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建国前夕安庆市即成立,此后一直是安庆专区、安庆地区行署的驻地,是皖西南的中心城市。但安庆的行政规格和行政区划发生多次嬗变。
1949年4月成立安庆市,5月成立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辖安庆市和怀宁、桐城、桐庐、潜山、岳西、太湖、宿松、望江8县,专区行署驻地安庆。1951年10月皖南行署和皖北行署合署办公(1952年4月并置安徽省,安庆专区隶书安徽省)。1952年1月池州专区撤消,贵池、青阳、铜陵、东流、至德5县划归安庆专区。同年,安庆市升为省辖市。1956年又改为专辖市。1961年升为省辖市。1965年复降为专辖市。同年恢复池州专区,贵池、东至、铜陵、青阳4县划出安庆。1968年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1979年4月改安庆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安庆地区行政公署。同年安庆市再次定为省辖市。1980年1月撤消池州行署所属贵池、东至2县并入安庆行署,至此安庆行署辖怀宁、枞阳、桐城、潜山、岳西、太湖、宿松、望江、贵池、东至10县,行署驻地安庆。1988年9月按照《国务院关于安徽省调整安庆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精神,撤消安庆地区和安庆市,地市合并后成立新的安庆市,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辖桐城、怀宁、枞阳、太湖、宿松、望江、岳西、潜山8县及大观、迎江、市郊3区。
安庆为周代古皖国(及其东邻桐国)故地,境内有皖山(天柱山,古称南岳)、皖水(皖河),安徽简称“皖"即由此而来。故安庆乃安徽之源。
安庆自古就是长江中下游水路交通枢纽,商业比较发达。早在建城之前就逐渐成为黎庶聚落、商贾集市、官府驿站。唐宋时期即形成区域性物资集散中心,蚕丝、茶叶、生漆、桐油等多经此运销外地。熙宁八年(1075)在同安桥设置舒州同安监铸造铜币。南宋在此建城,这里已有着自汉晋以来逐渐形成较为发达的经济、文化基础。明清之际,徽商云聚,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成为皖西南和皖鄂赣边界的最大商埠和长江重要港口。
安庆地处要津,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人称之:“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中流天堑,万里长城于是乎在”。三国(吴)时期(2 14—237)有军事重镇皖口城,吴、魏在此相争,南宋为抵御金兵而筑城,元末、明季均发生过激烈争战,“安庆保卫战"谱写了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史上英勇悲壮的乐章。
同时安庆自古还是佛事禅场之处。 东晋咸和年间(327—334)童师和尚在万松山麓建造太平寺(今仍有太平寺街)。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宝志和尚在渌水乡(今北郊)建造石山寺。隋代开皇年间(58 1—600)即有菩提庵后改名三祖寺(今仍有三祖寺街)。北宋的建隆(960)、开宝(974)和崇宁(1 102—1106)年间,先后有伏虎禅师、涵万和尚等建造三城寺和宝善庵。禅学思想是佛法与中华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最能体现中国佛教的特殊性,安庆在禅宗发展史上发挥过承上启下的作用。南朝初期达摩来到中原,将禅宗心印和《楞伽经》传于禅宗二祖慧可。二祖慧可晚年|“入司空山”传播禅宗思想,并找到传人三祖僧璨,僧璨传至四祖道信,道信再传五祖弘忍,如此代代相传,薪火不断,禅宗才得以广泛传播和发扬广大。
安庆市的历史简介
一、 名称由来
2000多年前,安庆为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商周时,安庆辖境属扬州之域。”安庆”之称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寓意”平安吉庆”。东晋诗人郭璞曰”此地宜城”,故又名”宜城”。
二、历史沿革
安庆地域属青莲岗文化与仰韶文化的边缘地带。从20世纪70年代始,境内已发现20多处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出土文物证明,我们的先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已有10万年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人类文明。从遥远的古代到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今安庆地域曾建立过众多的氏族方国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区。春秋时期,西周为屏潘王室,先后分封过皖伯国、宗子国和桐子国。
?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秦代安徽境内大致涉及到7个郡,当时今安庆市境的几个古国都消灭了,小邑也被瓦解,没有形成一个县,但广阔的地域属于九江郡。楚汉相争时,地属衡山王国。西汉分别归属于淮南王国、衡山王国、松兹侯国、扬州庐江郡地。西晋永嘉末年(313)废皖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在皖县旧地置晋熙郡与怀宁县,形成郡、县同治于故皖城今潜山县城的体制。
? ? 唐武德四年(621)改同安郡名舒州,武德九年改名东安州,不久又改舒州,天宝元年(742)改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盛唐郡,乾元二年(759)复改名舒州。虽有名称变易,但其治所与领县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等体制一直未变。
? ? 北宋初属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设舒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设舒州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建安庆府,原舒州所辖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成为府属5县建制。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安庆府为安庆路,亦领上述5县;至治三年(1323)安庆路领县增至6县,是为“安庆六邑”的最初建制。明、清两代均建府制,安庆府领6县直至清代灭亡而随之结束。
? ? 民国期间,安庆是省、道、县三级同城而治。民国16年(1927)11月25日成立安庆市,领辖长江两岸北市、南市(今东至县大渡口)。民国36年(1947)11月,中共皖西行政公署在解放区根据地成立,下辖3个专署,其中一、二专署均设在安庆境内。皖西第一爱国民主行政专员公署辖岳西、太湖、潜山、宿松、潜怀等地区,驻地在太湖县城;皖西第二爱国民主行政专员公署辖桐城、舒城、潜北和怀宁东部地区,驻地在桐城县城。
? ? 1949年3月,中共皖西分区委员会和皖西行署,主持组建安庆市临时人民政府。4月24日,正式建立安庆市人民政府。9月,专署与市政府合并办公,保留安庆市名称。10月10日,撤销市建置,划归怀宁县。1950年10月25日,恢复安庆市建置,时为安庆专署直辖市。1951年8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改安庆市为皖北行署直辖市,暂由专署代管。次年9月,安庆市改为安徽省直辖市。1958年为专辖市,1961年为省辖市,1965年为专辖市,1979年为省辖市,1988年9月,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设置新的安庆市,实行市领导县。
三、历史文化
安庆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市区有迎江寺、振风塔、陈独秀墓、大湖和大龙山风景区等;辖县有天柱山、小孤山、司空山、花亭湖、古雷池、孔雀台、文庙等。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的有张四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迎江寺的振风塔、熊成基起义会议旧址等28处。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的振风塔,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塔”之誉;位于潜山县的天柱山,古称南岳,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安庆教育、文化昌盛。光绪二十四年(1898),安徽巡抚邓华熙在安庆创办求是学堂。1912年,正式设立安徽省立大学,引为安徽省第一座图书馆。安庆历史先后出现过的报纸百种以上。辛亥革命时期,出现过陈独秀主编的《安徽俗话报》等十几种民主报刊和《黎明周报》、《新建设》等多种革命进步报刊。安庆历代人才辈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生于安庆市北门”后营”,现安葬在城北郊林场。被树为”宋画第一”的著名画家李公麟,明代科学家左光斗,明代状元刘若宰,明代大学士方以智,清代书法篆刻家邓石如,享誉华夏文坛的”桐城派”文学代表作家方苞、刘大魁、姚鼐、戴名世、京剧鼻祖程长庚,现代著名小说家张恨水,著名美学家失光潜,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杰出的外交家黄镇,均出生、成长于安庆这方土地。毛泽东两次视察安庆,陈毅、胡耀邦等曾来安庆视察。
安庆是近代文明进入安徽的最早城市之一。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为开安庆为为通商口岸。 本世纪30年代,安庆与芜湖、蚌埠、屯溪并称为安徽”四大市场”之一,当时有外国洋行和公司几十所,商店1000多家,是一座具有规模的商业城市。安庆工业起步于1861年,当年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是全国最早的近代机械工业,次年建造了我国第一台蒸气汽机和第一台机动船。安庆在安徽最早创办邮政局(1875)、电报局(1875)、电厂(1907)和自来水厂(1910)。抗日战争以后的十几年间,安庆民族工业趋于凋败,经济日渐衰落。1949年,工业总产值221.9万元。
四、现在的行政区划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长江北岸,地处东经115°46′—117°44′,北纬29°47′—31°17′。长江岸线243公里。安庆是皖鄂赣3省边界通衢和重要的商贸中心,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全市土地面积1.54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574平方公里。现辖怀宁、桐城、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8县和迎江、大观、郊区3区。
以上就是关于安庆的由来与雅称 360图书馆,安庆原属哪个郡管辖的全部内容,以及安庆的由来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