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是什么?包括哪些史书?一篇文章快速了解

“二十四史”是什么?包括哪些史书?一篇文章快速了解

有一种说法:中华民族拥有4000多年完整的连续不断的文字记载的历史,这么说的底气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呢?就是这套“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至明朝灭亡共4000多年的历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了解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必备典籍。根据目前最流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来计算,包括注释和校勘记,共有3200多卷,4600多万字。

很多人都听说过“二十四史”,但是对于其中大部分具体的各部史书,可能还不是太了解,这次我就用一篇文章给你简单梳理下。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根据朝代顺序,我把这二十四部史书,分为5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史,这个算是众所周知了,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它们记载的是先秦、秦汉、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也是“二十四史”里评价最高的四部史书,如果你想读“二十四史”的话,我首推这四部史书。

第二部分:九书二史,包括《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它们记载的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和隋朝的历史,以结束三国乱世的大一统王朝西晋为开端,到终结两晋南北朝乱世的另一个大一统王朝隋朝灭亡而结束。这11部史书,其中有8部都是唐朝初年修的。

第三部分:两旧两新,包括《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它们记载的是唐朝和五代时期的历史,除了《旧唐书》是五代时期的后晋所修之外,其余三部史书全是北宋修的。

第四部分:元修三史,包括《宋史》《辽史》《金史》,它们记载的是宋朝、辽朝和金朝的历史,这三部史书都是元朝修的。

第五部分:《元史》《明史》,它们分别记载了元朝和明朝的历史。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说下,先说第一部分:前四史

“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书是《史记》,作者是西汉·司马迁,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年左右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史记》的知名度和地位,我想就不用我过多强调它有多重要了吧,它绝对称的上是“二十四史”中最有名的一部史书了。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这个首,不仅因为它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史书,还因为它所开创的纪传体史书体裁,奠定了整个“二十四史”各部史书的基本体例。

这个体例包括记载帝王事迹的“本纪”,记载诸侯王事迹的“世家”,记载重要人物、民族、邻国等事迹的“列传”,记载国家典章制度的“书”和以表格形式列出世系、人物和史事的“表”。《史记》之后的二十三部史书,对于这个体例虽然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革,但是基本框架不变,都属于纪传体史书。

《史记》一开始不叫《史记》,而是叫《太史公书》,到了东汉桓帝时期,才有了《史记》的叫法,到了三国时期,“史记”逐渐由史书的通称成为了《太史公书》的专称。

“二十四史”的第二部史书是《汉书》,作者是东汉·班固,记载的是西汉的历史,这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虽然说《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家族产品。它是从班固的父亲班彪开始、到班固自己、再到班固的妹妹班昭,班昭的弟子马续也参与其中,历时将近40年接力写完的。只是因为班固写了大头,所以他来冠名。

由于汉武帝之前的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写得很好了,所以《汉书》中的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是照抄的《史记》,只有少部分改动。你读这两部史书的时候,就知道了。而且你还会发现,相比于《史记》,《汉书》相对难读一些,这是因为《汉书》好用古字古义,文字艰深难懂,当时的不少人都读不懂,需要通过他人的注释,才能理解,所以《汉书》很早就有注释了。

“二十四史”的第三部史书是《后汉书》,作者是南朝宋·范晔,记载的是东汉的历史。

由于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多年幼即位,无法亲自处理朝政,所以往往会由太后临朝称制,这是东汉王朝一个非常鲜明的政治特色。这一点反映在史书上就是《后汉书》有《皇后纪》,一般只有记载皇帝的事迹的才能叫“纪”,皇后只能入“传”。此前只有《史记》曾为吕后写过《吕太后本纪》,《汉书》为吕后写过《高后纪》,《后汉书》将整个王朝的皇后都列入“纪”,这在“二十四史”中是唯一一例。

和《史记》《汉书》相比,《后汉书》没有“志”,其实范晔一开始写了,但是因为他卷入了当时的一个谋反事件,并因此而死。和他一起写“志”的那个人,怕受牵连,就把“志”毁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后汉书》里的“志”,是后人把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写的《续汉书》里的“志”给补进去的,幸好补进去了,否则东汉的典章制度,今天的人恐怕就弄不太清了。

“二十四史”的第四部史书是《三国志》,作者是西晋·陈寿,记载的是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的历史。《三国志》最早是分开的三本书——《魏书》《蜀书》《吴书》,到了北宋时三部史书合而为一了。

不过,《三国志》在名义上是以曹魏为正统的,因为陈寿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在西晋时期,受到了政治压力,西晋接受的是曹魏的禅让,它必须要遵曹魏为正统,它也才能是正统的。

因为三国的大热门,这部史书知道的人很多,不少人也都读过。之前我看过一个统计,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二十四史”,除了《史记》外,卖得最好的就是《三国志》了。我曾经找其他出版社的朋友求证了下,发现他们也是这样,他们出版的“二十四史”线装书里,也是《史记》和《三国志》卖得最好。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里非常特殊的一部,为什么这么说呢?相信很多人读过之后会有这种感受:它写得过于简略、记事不清,这也是历来为史家所诟病的一点。简略到什么程度?不仅事记载的少,甚至连“表”和“志”都没有,这是不符合正史规范的。你别看它叫《三国志》,它没有“志”,以至于现在要想考证三国时期的典章制度,还得去看《后汉书》《晋书》《宋书》中的“志”才行。

而对于纪传部分,多亏了南朝宋·裴松之所作的注,极大地丰富了史料,裴松之注释的字数都快赶上陈寿的原文了。裴松之的注一出来,后人读《三国志》,一定是要读裴松之的注的。尤其是现在,更是如此,因为当时的很多史料如今都失传了,只有裴松之通过引用的方式才把部分史料保存下来。

举个例子,大家知道,曹操的小名叫阿瞒,你怎么知道的呢?《三国志》原文是没有写的,是裴松之作的注,引用了《曹瞒传》,人们才知道的。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裴松之的注,陈寿《三国志》的史学价值不会有现在这么大。

“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分前四史就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讲第二部分:九书二史

“二十四史”的第五部史书是《晋书》,作者是唐朝·房玄龄等人,记载的是晋朝的历史,包括西晋和东晋,还有十六国。《晋书》的作者有20多人,属于集体创作,只不过房玄龄是监修,所以挂了他的名。

从唐朝开始,国家开始组织人员专门为前朝编撰历史,前四史和后面我们将要提到的一些唐朝之前修的史书,都是私人撰写的,此后正史的编撰基本上就都是国家行为了。甚至连《晋书》中的《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四篇文章里的论,都是唐太宗亲自写的。

史书中开始更加注重反映国家的意志,编撰者个人色彩逐渐减弱,这也就是为啥我们读“二十四史”里后面的那些史书,觉得跟流水账式的没啥意思的原因。

“二十四史”的第六部至第九部史书是《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分别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先后更替的四个政权——宋、齐、梁、陈的历史。

《宋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沈约,《宋书》中的“志”是特色,篇幅竟然占据了全书的将近一半。一般各部史书只记载本朝的典章制度,不过因为《三国志》没有“志”,当时的《晋史》也没有“志”,于是《宋书》直接从三国时期的典章制度开始写起,直到本朝,开创了后世史书追溯、详载数代典制之先河。

《南齐书》的作者是南朝梁·萧子显,他是南齐的皇室成员,以前朝帝王子孙修前朝史书,“二十四史”仅此一家,这也导致了《南齐书》中一些关于皇室成员事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大打折扣。

有人可能会奇怪,为啥《南齐书》有个南字,其他三部史书怎么没有?这是因为南北朝的时候,北朝也有个齐国,也修了史书。后人为了方便区分,所以把这部史书称之为《南齐书》,北朝齐国的史书,就称为《北齐书》了。

《梁书》《陈书》的作者都是唐朝·姚思廉,这两部史书主要是姚思廉与他父亲姚察,父子两代人,历经梁、陈、隋、唐四朝,花费数十年才写成的。由于唐太宗的时候,任命魏徵为监修官,姚思廉奉诏撰写,因此这两部史书属于官修史书。

“二十四史”的第十部至第十三部史书是《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分别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各个政权:北魏和之后分裂成的东魏、西魏以及后来分别取东魏、西魏而代之的北齐、北周的历史,以及最终完成大一统的隋朝的历史。

《魏书》的作者是北齐·魏收,魏收这个人有才学,但是人品很差。甚至有记载,他以修史为手段威胁他人,对自己有恩的,就在史书中夸他,与自己有仇的,就在史书中不写人家做过的好事,这导致《魏书》在当时的争议性就很大,真实性存疑。不过有些学者不同意,认为这是当时北齐权贵阶层的诬蔑之辞。

也正因为如此,隋文帝、隋炀帝在位时期,都想让别人重写魏朝历史,以取代《魏书》。当然也有一个原因是《魏书》重视北齐,而隋朝承接自北周,他们希望重新写一本重视北周的魏朝史书。

唐朝初年,根据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撰修的《北史》修成,受到广泛赞扬,《魏书》的地位进一步被打击,也进一步影响了《魏书》的流传,导致其散佚情况十分严重。今天我们看到的《魏书》已经不是原书了,而是经过了历朝学者增补其他史料而成。

《北齐书》的作者是唐朝·李百药,唐太宗的时候,李百药奉诏撰写,在他父亲的草稿基础上修成,是官修史书。

由于以北朝四史为基础的《北史》出现后,人们认为《北史》修得更好,加上唐朝承接自北周-隋朝这一脉,认为北齐不是正统,人们对《北齐书》并不重视,这影响了它的流传,到了北宋的时候就已经残缺不全了。据考证,如今的《北齐书》,只有三分之一的卷数是李百药的原文,其余的都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史料增补而成。

《周书》也是官修史书,作者是唐朝·令狐德棻等人,令狐德棻是主修,还有其他人与他一同编写。北周如何以弱胜强,最终灭掉了北齐,奠定了隋朝大一统的基础?影响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百年政治的关陇集团是如何形成的?相信你读这部史书能找到答案。

《隋书》的作者是唐朝·魏徵等人,魏徵是主编,还有其他人与他一同编写。《隋书》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史为鉴的思想贯穿全书。这是因为当时隋朝灭亡不久,隋朝的迅速灭亡给了唐太宗君臣以极大的震撼,他们希望通过修撰《隋书》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避免唐朝步其后尘。

“二十四史”第十四部史书是《南史》,第十五部史书是《北史》,作者都是唐朝的李延寿,是李延寿与他的父亲李大师父子两代人编撰而成的。《南史》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四个政权宋、齐、梁、陈的历史,《北史》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五个政权: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还有最终完成统一的隋朝的历史。

当时关于南北朝各个政权的史书,有的之前有人已经修好了,还有的唐朝官方正在组织修撰,那么李延寿父子为啥还要写《南史》《北史》呢?他们认为,关于这段时期已经修好或正在修的那些史书都是断代史,彼此相互攻击、详略不均,李延寿父子想通过通史来解决这一缺点。

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政治形势,这两部史书以《北史》为正统,以迎合唐朝统治者的政治需要,突出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一脉相承的正统地位。

虽然《南史》《北史》主要是根据南北朝、隋朝的正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这八部史书,删改而成,但是也新增了不少史料,可以和前面的那些史书互相参照着看。

“二十四史”的第二部分九书二史就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讲第三部分:两旧两新

“二十四史”的第十六部史书是《旧唐书》,作者是后晋·刘昫等人,记载的是唐朝的历史。实际上最早是赵莹主持编修的,做了不少贡献,也有其他人一起撰写。只是因为《旧唐书》修成的时候,已经换成刘昫任宰相了,按惯例,宰相要监修前朝正史,所以最后署名的是他。由于当时正值乱世,所以《旧唐书》修得较为粗糙。但是对于今天的研究者而言,也算是保存了大量原始史料。

《旧唐书》最早就叫《唐书》,没有“旧”字,后来为啥加了个“旧”字呢?这就要提到“二十四史”的第十七部史书《新唐书》了,北宋的时候,宋代人觉得后晋修的《唐书》质量太差,准备重修,最后是在欧阳修、宋祁等人的努力下,重修完成了。

《新唐书》相比于《旧唐书》,新增了不少史料,同时语言更加精炼,不过这一点也为人所诟病。修撰之人为求精炼、行文方便,删掉了不少重要史料,比如年代、数字、官爵,以至于一些事情删减过多,导致事迹不明。而宋祁还是文学家,文笔很好,他喜欢省字,好用古字,你可以理解为大白话改为文言文,虽然字少精炼了,但是不好理解呀,文字艰涩难懂。

二者还有一大不同是,《新唐书》继承了孔子修《春秋》的精神,“一字褒贬”,同样的行为,用这个字就是在夸赞,用那个字就是在贬低。对于忠臣良将要使劲儿夸,对于乱臣贼子要使劲儿骂,充满了道德主义气息,这也是他们不满意《旧唐书》的一个原因,觉得《旧唐书》在这方面做得不到位。这背后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儒学复兴的基本情况。

后人为了区分这两部史书,就把后晋时期修的唐史称为《旧唐书》,北宋时期修的唐史称为《新唐书》。《新唐书》修成以后,《旧唐书》就不受重视了,几乎不再流行。到了清代中期,主张二者都要重视的意见占了上风,两本史书都被列入了“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的第十八部史书是《旧五代史》,作者是北宋·薛居正,记载的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先后更替的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中原地区以外存在的十个国家的历史。

北宋初年,宋太祖下令修撰的,薛居正是监修,还有其他人与他一起撰写。《旧五代史》和《旧唐书》一样,本来也没有“旧”字,就叫《五代史》,是后来北宋中期的时候,欧阳修觉得《五代史》修得不好,他又重修了一部,后人为了区别,就把薛居正监修的《五代史》称为《旧五代史》,欧阳修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这就是“二十四史”的第十九部史书。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这次重修不是官方组织的,是欧阳修自己私人修的,这也是自唐朝官修史书以后,正史中唯一一部私修史书。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采用春秋笔法,特别注重褒贬,强调君臣大义。他认为五代是一个礼崩乐坏、名分颠倒的乱世,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因此他要写史书批评这些行为。这一点从对五代时期的一个大臣冯道的评价里就能看出来,冯道曾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做官,《旧五代史》对他评价挺不错的,可是在《新五代史》里,欧阳修骂他毫无君臣大义、不知廉耻。

《新五代史》问世后,二者并行于世,但是后来《旧五代史》逐渐不被人重视、湮没无闻,最终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旧五代史》,是清朝乾隆时期,一些学者从《永乐大典》以及其他一些史书中辑录出来的,算是基本恢复了原貌。

“二十四史”的第三部分两旧两新就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讲第四部分元修三史:

元修三史就是:《宋史》《辽史》《金史》,这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二十部、二十一部、二十二部史书,分别记载了宋朝、辽朝、金朝的历史,作者是元·脱脱等人,脱脱是元顺帝时期的中书右丞相,他作为都总裁官监修的这三部史书,他就是挂个名,主要还是其他人来写。

这三史修完后已经是元朝末期了,其实早在元朝灭掉南宋后,元世祖忽必烈就已经准备要修了,后来元朝其他一些皇帝也下过诏书,但是迟迟未动手,原因在于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不断争论,那就是以谁为正统?

主要的争论是两个:一派主张以宋朝为正统,反映在修史上就是只需修一部《宋史》即可,辽朝与金朝的历史作为《宋史》中的载记就行了。

另一派主张宋辽金均为正统,将宋朝与辽朝金朝视为南北朝,以辽、金为《北史》,北宋为《宋史》,南宋为《南宋史》,或者每个王朝各自修一部史书,即《宋史》《辽史》《金史》。

最后到了元顺帝时期,脱脱主张搁置争议,三个全都是正统,各自成书,于是历时两年半,《宋史》《辽史》《金史》修成。

《宋史》是“二十四史”里卷数最多的,有496卷,卷数排名第二的《明史》才336卷,元朝修的时候,对于宋朝留下来的史料,很多都没咋改,直接照抄,因此被批评“繁芜杂乱”。可是对于如今的历史学家来说,却是好事,因为保存了大量未经裁剪的原始史料。

《辽史》被公认为是“二十四史”里修的最差的一部,不仅过于简略、内容多有重复,而且错漏百出。主要是因为当时修史时依据的资料少,撰写人员才能有限又不认真,用时太短,只用了11个月就修完了。《辽史》质量之差,以至于现在很多研究辽朝历史的学者,往往第一件事就是对这本书进行校勘、补正。不过,因为辽朝史料的极度匮乏,所以《辽史》仍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金史》历来被誉为是元修三史里修的最好的一部,不像《宋史》繁杂,不像《辽史》简略,而是详略得当,文笔简洁。

接下来我们介绍“二十四史”的最后两部史书——《元史》《明史》

《元史》的作者是明朝的宋濂等人,记载的是元朝的历史。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当年,就下令修《元史》,次年二月正式开局编写,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同时召集了其他人参与编撰,用时6个多月;由于缺乏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的资料,全书没有修完,明太祖派遣他人去全国各地收集元顺帝的史料。收集完后,在洪武三年二月,重开史局编写,这次用时不到5个月,最终完成。

朱元璋这么着急修《元史》,而且用时不到一年就修完,主要是出于政治需要,为了明朝的合法性,他需要借此表明元朝气数已尽,明朝天命所归。这也导致了《元史》修得非常粗糙,错误甚多,比如一人两传、体例不符合前代之规、前后矛盾、译名不统一等等。《元史》水平之差,在“二十四史”中应该是仅次于《辽史》的。

《元史》修完之后,当时的一些人就已经偷偷议论其问题了,只是因为此书为明太祖钦定,所以明代的文人不敢过多议论。到了清朝的时候,就已经无所顾忌了,学者们纷纷指出其问题所在,并且有些人开始着手重修《元史》。其中学者柯劭忞从清朝末年开始修,直到民国初年才修完,这就是《新元史》,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亲自下令列入正史,这就是第二十五史的由来。当然,也有人把《清史稿》作为是第二十五史的。

《明史》的作者是清朝的张廷玉等人,记载的是明朝的历史。《明史》是“二十四史”中修撰时间最长的一部,从顺治二年开始下令修《明史》,期间修修停停,直到乾隆四年才正式修完,历时近百年。因为最后的修书总裁是张廷玉,所以《明史》挂上了他的名字。

相比于其他正史,《明史》的阅读价值高,但史料价值并不高,主要是因为清朝人修《明史》的时候,所依据的原始资料,现在大部分都还能见到。包括民国时期修成的《清史稿》也是,当时依据的大部分原始资料也都还在,所以史料价值也一般。

“二十四史”中《明史》之前的各部史书,虽然有些问题很大,有的写得一般,但是其史料价值仍然很高,原因就在于当时修史所依据的原始材料,如今大部分都见不到了,多亏了正史保存一二,流传至今。要不看这些史书的话,如今的人对那个朝代绝对不会有系统的认知。

这就是“二十四史”的基本情况。选取这二十四部史书,作为正史,合称“二十四史”是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并且还统一刻印了出来,这就是武英殿本二十四史。现在最流行、也是公认最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二十四史,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组织了一大批历史学者整理而成的,对历史研究比较多的人,应该对这个版本不陌生。

上个世纪末,国家再次启动了《二十四史》的注释校勘工作,这次的版本称为“今注本二十四史”,由于工程浩大,现在只出版了部分史书,还没出完。不过,有兴趣的可以买一部其中已经出版的史书,与点校本二十四史比较下,看看哪个更好?

关于要不要读二十四史?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聊了下这事儿,我现在还是保持之前的观点,这里简单再说下:首先,如果你是做历史学术研究的从业者,或者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想对某个朝代有更加深入的研究的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建议是要读的,但是不用全部都读,通读你想研究的那个朝代的史书,或者涉及到你研究范围的相关史书就可以了,剩下的史书,可以作为资料库,根据需要随时取阅。

其次,如果你只是想对中国历史或某个朝代的历史有个初步了解,而且自己还是初学者,基础也不怎么样,只是有些兴趣。那么我认为二十四史的各部史书不是你一开始阅读的首选,因为阅读门槛高,容易让你丧失阅读兴趣、甚至对历史的兴趣,效果也不怎么好。

最好是先读一些专家学者写得不错的通俗性的历史著作、朝代通史,还有一些靠谱儿的历史作家写得历史科普书籍或者音视频节目。之后有需要的话,再循序渐进,读更深入一些历史书、学术专著乃至直接读二十四史原文。

第三,如果你不想管自己的实际情况,反正就是想看看这么有名的二十四史到底是啥,怎么样?那就可以选择一些史书的一些篇章翻翻,感受一下,在此,我首推前四史。

当然,这些只是我的建议,可能并没有涵盖所有人的具体情况。如果你觉得我的建议不靠谱儿,那就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来,无须考虑我的建议。

根据之前有人在我二十四史相关节目下留的一些不太友善的评论,那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你这么说不对,我怎么就不能读原文呢?我牛、我厉害,一般人无法直接读原文,那是他们水平不行,虽然我没任何基础、对这些历史都不了解,但是我就是想直接读原文,也能读懂。而且必须得读原文,才靠谱儿,别人写的历史科普书那都是二手的了,容易受到作者他自己想法的影响。而且不仅我读原文,其他人最好也能这么读,不能退而求其次呀。你没这个能力,不代表别人也不行。你这样的建议是何居心?是不想我们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吗?

对于这种人呢,我是这么看的:你确实厉害,我建议你直接去读原文,通读整套二十四史,而且你还可以去读最原始版的,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学者点校、注释的,这样也不用受这些学者的影响了,那更纯粹。我肯定不拦着你,还会为你鼓掌叫好,真厉害、真棒,怎么就这么牛呢。

这里,我只想提醒大家一句: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不顾实际情况,强行追求尽善尽美,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人生如此,读书亦是如此。

相关推荐

​银川至宁东城际公交临时调整发车时间的公告

​银川至宁东城际公交临时调整发车时间的公告

190

银川至宁东城际公交临时调整发车时间的公告 尊敬的各位乘客: 受我区疫情反复的影响,为配合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城际1号线”银川至宁东城际公交,从9月27日起临时调整公交班次...

​杨桐的女朋友照片曝光 草木少年青涩的爱恋

​杨桐的女朋友照片曝光 草木少年青涩的爱恋

120

杨桐的女朋友照片曝光 草木少年青涩的爱恋 草样年华变形计杨桐有着末路天使的称号,逃学、喝酒、打架是她的生活,帅气的外表被人称为美男子,变形计杨桐个人资料,变形计杨桐...

​史前生物图鉴215-袋剑虎

100

史前生物图鉴215-袋剑虎 该大型肉食性有袋动物的头骨已经变得与胎盘类哺乳动物剑齿虎十分相似。其门齿已经消失,极长的上犬齿演化并持续生长,构成强大武器。 名称:袋剑虎( 有袋动...

​扫墓送什么花,扫墓鲜花花束图片推荐

​扫墓送什么花,扫墓鲜花花束图片推荐

155

扫墓送什么花,扫墓鲜花花束图片推荐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花卉,也是适合扫墓时送的一种花卉。黄菊花是葬礼上常见的花卉,黄菊花的花语代表思念,能用来寄托哀思,代表着对逝...

​五谷养生粥,女性朋友多多喝~

​五谷养生粥,女性朋友多多喝~

59

五谷养生粥,女性朋友多多喝~ 健脾养胃的一款养生粥,女性朋友多多喝喽,可以改善肌肤粗糙问题的。 五谷养生粥的用料 薏米20克 红豆10克 燕麦米20克 绿豆10克 花生20克 红枣10颗 桂圆...

​微山湖很值得一去

​微山湖很值得一去

146

微山湖很值得一去 微山湖位于济宁市微山县南部,北与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首尾相连,水路沟通,合称南四湖。四湖中以微山湖面积最大,是达66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米,汛期最...

​BJD娃娃养着养着就不想要了怎么办?

​BJD娃娃养着养着就不想要了怎么办?

186

BJD娃娃养着养着就不想要了怎么办? 有太多这样的娃娘啦!不是说他们三心二意哦,而不是说他们选错了娃娃。很多人说我养了这个,就是很想要另外一个,但是2个又太多了,花费的...

​延长民间小吃:猪灌肠

​延长民间小吃:猪灌肠

160

延长民间小吃:猪灌肠 猪灌肠,亦称香肠,用猪血、猪肠制作而成。 在陕北延长县,猪灌肠是一道上好的民间美食,其色形虽有些许暗浊而又略显粗糙,然其味道之精美,下口之浓郁...

​鱼羊鲜的做法

​鱼羊鲜的做法

65

鱼羊鲜的做法 鱼羊鲜是一道简单的家常美食,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中文名 鱼羊鲜 主要食材 鲜鳃鱼,熟羊肉 分类 家常菜 口味 咸中带甜 工艺 煎 所需食材 主料:鲜鳃鱼一条(750克,...

​网文,推荐西方奇幻史诗,《王国血脉》

​网文,推荐西方奇幻史诗,《王国血脉》

74

网文,推荐西方奇幻史诗,《王国血脉》 由于前一章西幻小说推荐的阅读并不受众,因此特意开了一章节推荐这本,我觉得称得上是一本奇幻史诗小说—《王国血脉》。 作品:王国血...

​黄河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162

黄河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本篇文章将探讨黄河流经的几个省份。 河源之地——青海省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这里是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