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师家酿啤酒大赛(高大师精酿啤酒加盟)
高大师家酿啤酒大赛的获奖作品。这款产品的特点是口感清爽,回味悠长,适合夏天饮用。大师说,他的作品不仅是一款酒,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希望通过自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爱上葡萄酒,爱上健康的生活方式。”谈及未来,他信心满满。(中新经纬app)(编译:王硕)(新华社专特稿)(编译:王硕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葡萄酒,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人对葡萄酒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啤酒行业集体高端化的过程中,精酿啤酒成为各大酒企抢夺的热门赛道。目前,风味多元的精酿啤酒迎合了年轻人对啤酒口感和味道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精酿啤酒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轻工机械协会精酿啤酒技术及设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所称的精酿啤酒,专业术语为工坊啤酒,但实际上二者并不完全等同。精酿啤酒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其本质是体现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啤酒文化,对于消费者而言,风格多样、风味突出、品质优异是精酿啤酒的主要标志。
市场快速增长
近两年,喝精酿啤酒成为一种新潮流。相比普通啤酒,精酿啤酒选取啤酒花、麦芽、酵母和纯净水等作为原料,生产周期更长,口味也更加丰富。
近日发布的《天猫啤酒趋势白皮书》显示,精酿啤酒市场正在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精酿啤酒的消费增速远高于整个啤酒市场,酸啤、果啤、IPA(印度淡色艾尔)分别增长45%、35%、19%。
浙商证券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为96万千升,尽管目前精酿市场份额不大,但却吸引了5000余家企业争抢。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精酿啤酒相关现存企业超5000家;而2021年,我国精酿啤酒新增注册企业为1378家。与此同时,碧山村、泰山原浆、AB艺术精酿、走岂清酿、轩博精酿、怂人胆、太空精酿、TasteRoom、新零啤酒等15家精酿啤酒品牌接连在2021年获得融资,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精酿啤酒品牌融资就超过10亿元。
据媒体报道,精酿啤酒的高利润是吸引多赛道选手入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从业者表示自酿精酿啤酒的产品毛利率可达70%—80%,甚至更高;外购酒精酿馆的毛利率也可维持在50%—60%。
除了众多新兴品牌诞生,啤酒主流品牌们也纷纷加码精酿啤酒领域,如嘉士伯入股京A精酿,百威收购拳击猫、鹅岛。此外,海底捞、蜜雪冰城、元气森林、星巴克、天地壹号等也纷纷跨界,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海底捞自有品牌的精酿啤酒销售收入达2.5亿元。
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
据了解,精酿啤酒起初并不叫精酿,曾被称为手工啤酒、工艺啤酒等。2012年,在南京第一届大师杯自酿大赛上,来自全国的顶级发烧友才将其命名为精酿,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精酿啤酒元年。
根据兴业证券研究报告,当前我国精酿啤酒消费的主力人群在逐步向“90后”和“00后”过渡,年轻化趋势明显。精酿啤酒在迎合了年轻消费者对啤酒口感和味道需求的同时,还以其多元化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生活场景细分化、多元化的需求。
“相比最为常见的工业淡啤,精酿啤酒的价格虽然相对较高,但麦芽浓度也高,我喝过麦芽浓度为16的,口感上确实比普通啤酒更胜一筹。”北京“90后”消费者娄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新零无酒精啤酒创始人兼CEO孙晓楠表示,新零精酿无酒精啤酒80%的顾客为年轻消费者,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天猫数据显示,线上购买精酿啤酒的男性和女性消费者的比例是4∶1,不过女性消费者在逐年增长,且增速非常可观。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去年发布的《精酿啤酒的消费者偏好分析》显示,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消费与个人消费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月平均消费在4000元以上的消费者是精酿啤酒主要的消费人群;月平均消费在2000元以下的消费者鲜有购买精酿啤酒的习惯;在月平均消费2万元以上的消费者中,14.52%的人每月在精酿啤酒上消费为201—500元,9.52%的人在精酿啤酒上消费大于500元。
行业标准和消费者认知仍需加强
精酿啤酒相比更常见的工业啤酒,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劣势,尤其是在消费群体数量和消费认知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精酿啤酒市场依然处于高度分散、高度竞争的状态,参与者众多但较为分散,小微企业较多但未有龙头品牌出现。啤酒行业营销专家方刚公开表示,当下精酿市场还没有一个统领性的品牌诞生,主要原因是精酿啤酒这个品类目前占据行业的比率仍然较小。
浙商证券研报显示,国内的精酿啤酒渗透率和消费量还比较低。预计到2025年,国内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约为875亿元,但渗透率也只有11%。此外,精酿啤酒在消费者认知方面需要加强。近日,某媒体发布了《啤酒消费习惯问卷调查》显示,其中35.2%的消费者会选择精酿啤酒,6.9%的消费者“没有听说过精酿”,38.3%的消费者“不太了解精酿,但是愿意尝试”。
中国酒业智库专家蔡学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的啤酒品质教育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对于习惯了传统工业淡啤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对精酿、黑啤等新兴啤酒概念的认知还有很长的培育周期。
(中 酒)
来源: 消费日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