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超3000万!财经大V徐晓峰被公诉“三宗罪”,旗下私募被注销
身为一名私募人士,徐晓峰不好好经营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却利用新媒体等平台诱导投资者投资,导致投资者遭受了大额亏损。
目前徐晓峰已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虚假广告罪提起公诉。
知名财经大V徐晓峰被提起公诉之后,其管理的公司——上海览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览领资产”)也在不久前被中基协注销。记者注意到,徐晓峰的个人微信也已经清空了所有动态。
根据中基协在近日发布的“关于注销上海览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19家期限届满未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现有上海览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1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异常经营情形,且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协会将注销该19家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并将上述情形录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400万财经大V翻车
有着近400万粉丝的微博大V“徐晓峰在上海”的最新动态停留在了2021年7月7日,是一条收盘讯息。
徐晓峰是谁?对于炒股的股民而言,他或许是一名“网红”。记者注意到,徐晓峰曾在2017年参加过2017微博V影响力峰会,并被多次评为年度十大影响力财经大V。
作为一名大V,徐晓峰的更新频率极快,此前有时一天甚至发几十条微博,内容主要是关于大盘和板块的行情点评。而他与网友在微博上的互动经常是“火药味”十足的互怼,凭借着一些“博眼球”的观点或评论也为他的微博赚取了不少流量。
不过,作为一名私募人士,徐晓峰管理的产品业绩却难以直视。私募排排网显示,览领资产成立于2006年,管理规模不到5个亿,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均由徐晓峰担任。
目前,览领资产旗下管理的产品已经全部清算。曾有投资者曝光其管理的某只私募产品,成立不到3个月净值就低于止损线0.7元,导致提前终止进行清算。根据网络流传的截图,投资者持有的徐晓峰管理的某只基金单位净值为0.525元,亏损接近50%。
微博大V“月风_投资笔记”曾指出,私募排排网有熔断保护机制,如果单周基金净值回撤达到15%以上,可能会因为数据问题暂停净值更新。也就是说,在产品暴跌之后,私募排排网暂停了徐晓峰产品的数据更新,但其本人并未去恢复申请,导致数据更新有延迟,如果以网上流传出的净值下跌的截图为准,很有可能是一个月净值的跌幅就超过50%。
徐晓峰曾在2021年7月6日发表的微博动态中表示,自己会东山再起,会用优秀的成绩回报投资者,还引用了私募大佬葛卫东和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东山再起的案例。
“关于我本人操作的基金产品,我在5月底6月初就说了春节前就清盘了,原因之一是触了个大雷,周五还在盈利,周末突发大利空,然后连续几个一字跌停,亏损超40%后清盘。所以,组合投资、分散持股非常重要!很遗憾,这是我个人发的第一个产品,就这样夭折了。当然,我们公司的其他基金产品仍然在正常运作中,并且做的不错,因为净值不能公开披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私募排排网或者基金好买网查询最新的净值。”徐晓峰在微博中写道。
即便是业绩亏损也不忘坚持着自己的“怼人”风格,徐晓峰在上述微博的末尾称,某个他经常推送的媒体APP恩将仇报,报道其个人产品的事情,并表示发完微博就删除该媒体APP再也不用。
涉嫌违法被提公诉
身为一名私募人士,徐晓峰不好好经营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却利用新媒体等平台诱导投资者投资,导致投资者遭受了大额亏损。
根据证监会在2022年7月1日发布的信息,某坐拥400万微博粉丝的财经大V徐某,因涉嫌在微博、直播间发布虚假投资平台广告信息、忽悠投资者在黑平台交易50ETF期权,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虚假广告罪提起公诉。
上述提及的“徐某”便是徐晓峰。
根据证监会官网信息,2021年以来,徐某利用自身财经大V的影响力,在微博、直播间等自媒体上大量发布含有“几千元即可开户做期权”“多空双向交易”“高杠杆、高盈利”等诱惑性词汇的广告信息,忽悠粉丝添加助理的QQ号或微信号,并下载“上证ETF期权APP”开户交易期权。然而,该APP并非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合法平台,而是徐某等人私自搭建的黑平台,投资者在该平台上开户交易,无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往往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经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核查,徐某等人搭建黑平台,利用自身大V影响力发布虚假广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累计诱导350余名投资者入金,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已涉嫌构成犯罪。目前徐某已被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虚假广告罪提起公诉。
根据中基协在2022年9月23日晚间发布的“关于注销上海览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19家期限届满未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览领资产等私募因存在异常经营情形,且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已被中基协注销登记。
记者注意到,私募不同于公募的合规风控,一些中小型私募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会经常在新媒体平台发声,个别言论有时也会在网上掀起一波热度。华东某私募董事长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公司旗下私募产品数量和规模不多,之前有一年业绩不太好,但公司的净利润却高达上千万,原因就是利用自媒体赚了不少流量钱。
某一级市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微博大V做私募的本意不在产品业绩,而是为了在新媒体平台把流量做大吸引更多粉丝关注,利用这些粉丝来做变现,有些投资者可能缺乏甄别能力,会被“割韭菜”。
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某些所谓的私募大V希望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流量变现,会“语出惊人”,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博取投资者眼球,吸引投资者开户,再来销售自己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违反了行业相关规则。
王鹏表示,一般好的私募产品都有一定的门槛,但当一家私募管理人开始面向公众搞吸引眼球的流量,说明其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最大的风险在于产品很容易出现亏损。如果收到相关处罚,这些私募管理人可能会跑路或者涉嫌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记者:夏悦超
编辑:陈偲
版式:陆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