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司令员员人选(抗美援朝主帅任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70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带着保家卫国的决心跨过了鸭绿江。时间不会消磨掉人们的记忆,一些故事让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传,一些名字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我们回到七十年前,共同回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共同见证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1950年10月4日,举国上下沉浸在庆祝新中国诞生1周年的喜悦里,巷尾街头的五星红旗还在迎风飘扬。天安门广场上更是载歌载舞的人来人往。就是在这样一个日子里,一架毫不起眼的飞机从北京飞往西安,接回了一位秘密人物。这位秘密人物正是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
据彭老总当时的秘书杨凤安回忆道:当时中央突然发布紧急命令,说要接彭总急速赶往北京参加紧急会议,彭总当时赶到北京时,会议还没有结束,中央领导就会议内容的意见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究竟是什么事情能让党中央的高级领导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面色凝重,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呢?
这还要从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说起,朝鲜半岛位于东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日本受降军事分界线划分为两个国家,以北是金日成为领导人的社会主义国家朝鲜,以南是李承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韩国。由于世界两大阵营壁垒分明,朝鲜战争从爆发伊始就意味着这并不是简单的内战问题,而是社资两大阵营的暗中较量。
6月26日,在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美国海陆空军参战,干涉朝鲜内政。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试图干涉我国解放台湾的战略计划。国门外侵略者虎视眈眈,国内蒋介石的残余势力蠢蠢欲动,年轻的共和国正面临着重大考验。朝鲜的地理位置特殊,北部与中国和俄罗斯接壤,东临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正所谓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倘若美军跨过了三八线,战火将燃至东北边境。
美国此举,野心昭昭,妄想将新生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国家主席毛泽东曾发表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而对于中方的多次警告,美国却熟视无睹。反而进一步推进他们的侵略计划。7月7日美国成立联合国军,9月15日,实现仁川登陆,并且派遣空军,骚扰我国东北边境。甚至以误炸之名,破坏东北工业基地。10月1日,美军已经跨过了三八线,直逼鸭绿江边。
战火已经燃烧到了家门口,战不战?能不能战?成了党中央反复讨论的问题。虽然早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初,中央领导便未雨绸缪,积极展开战略部署,一方面通过印度严厉警告美国,并于7月份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但在多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高层领导就出不出兵的问题并未达成一致。有的认为,中国刚刚结束战乱,应当休养生息,进行收尾工作和经济建设,敌我力量悬殊,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我军胜算不大。
有的则认为,国内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美国已经打到了鸭绿江边,我国的东北重工业基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东北人民的生命安全,也当出兵。会议期间,主席曾说过,“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心里也难过。”可见主席对出兵也持赞成态度。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紧急讨论,党中央正式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战心既定,战鼓将鸣,谁当领兵挂帅,成了党中央反复斟酌的问题,根据中央军委对战争形势的预判,抗美援朝战争会是一场大规模兵团作战的持久战。众所周知,兵团越大,指挥难度也越高,需要主帅能够统筹全局、审时度势,善于制造和捕捉战机,纵观解放军的战争史,有五十万人以上兵团指挥经验的将领只有粟裕、林彪和彭德怀三人。
粟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他非科班出身,却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从指导班长成长为的指挥一方战军的司令员,其军事天赋可见一斑。粟裕领兵,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经常打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神仙仗。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在孟良崮战役中以我方十几万人的兵力完胜敌方40余万人,消灭了国民党王牌军队74师。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中,粟裕指挥的华中野战军以65万兵力对战国军80万,最后大获全胜,歼敌55万,使国民党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是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之一。斯大林曾经这样评价:淮海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
林彪是黄埔军校四期的毕业生,正经八百的科班出身,从参加革命开始,就展现了出众的军事能力,林彪总结的战术如“三猛原则”、“四组一队”等在军中普及甚广,是当时最年轻的军团长,经平型关一战更是名声大噪。参与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均战功显著。与粟裕的神仙打法不同,林彪用兵稳中求胜。不打无把握之仗。林彪指挥的辽沈战役中,我方东北野战军以70万兵力对战国民党军55万兵力,最后我方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迫使国民党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此战不仅使得我方首次在兵力上超过了国民党军。林彪也是一战封神。
彭德怀是三人中最早参加革命的将领,参与了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进军大西北等重要战斗,也是一位极具指挥能力的功勋将领。但相较于以上两位,彭老总虽然也战功赫赫,但精细化程度不够,本是挂帅的第三人选。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粟裕擅长大规模兵团战争,尤善以少胜多,本是志愿军指挥官的最佳人选。林彪在指挥才能方面与粟裕不遑多让,而且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由第四野战军组成,林彪正是四野的司令员,由林彪挂帅也再合适不过,可为什么,到最后领兵挂帅的确是第三候选人,彭老总呢?
这还要从中国志愿军指挥官的选择标准讲起,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指挥官的选择方面,有几条重要的参考标准,首先要有过硬的军事指挥才能,要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年的抗战使得我国作战经验丰富、指挥才能出众的指战员比比皆是,针对这条标准倒是选择众多。
但异国作战条件艰苦,能否有精力统筹帷幄,指挥大规模兵团的连续作战,也是一个大问题。粟裕和林彪的军事天赋出众,战绩斐然,甚至有军中双子星的称号,在军事能力方面自然能担当得起志愿军的指挥官一职,然而战场就是杀场,连年的征战让他们在积累赫赫战功的同时也严重透支了他们的精力。虽然粟裕表达了他愿意积极参战,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决心。
但奈何在抗战期间精力透支严重,水南战役中被一发炮弹击中的粟裕,虽然生命无碍,但脑子里却残存了三片弹片,多年以来头痛已成顽疾,在抗美援朝的时间点上,粟裕将领已经病的下不来床了。林彪作战讲究稳扎猛打,在林帅看来,中国刚刚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如今满目疮痍,百废待兴,迫切任务应当是医治战争创伤,发展经济。
况且,敌我力量过于悬殊,我军的主要装备多为从日军、国民党军手中缴获而来的杂牌武器。而当时美军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强军队,拥有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充足的后援补给。对上这样的队伍,我军胜算不大。加之林帅在平型关一战中被友军误伤,子弹穿过了肺部,患上了神经官能症,多年来也是深受其苦,需要去苏联养伤。婉拒是真,养伤也是真。战场风雨变换,战机稍纵即逝。挂帅之职便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彭德怀身上。
彭德怀元帅虽然不似上面两位有着百万级的歼敌战绩,但由于彭德怀带领的西北野战军常年驻守在物资匮乏,地形复杂的西北苦寒地带,使得彭德怀敢打硬仗、苦仗,擅长打山地游击战。在战略战术方面,善于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经常采用正面进攻和两翼迂回的“包饺子”战法,多路围歼。对于以少胜多也很有经验。
在与国民党在西北部的较量中,彭老总以2.6万军队牵制胡宗南的50多万人,为我军赢得了宝贵的战机,军事指挥才能极为出众。虽然彭老总的年岁稍长于粟、林两位,但在领兵作战期间,并未受过大伤、重伤,身体康健,对于异国作战的统筹调配游刃有余。
再加上彭老总本人对抗美援朝持积极态度,他认为朝鲜北部山地崎岖,不利于美国机械化部队的施展,对我军的轻步兵倒是很有利。我军擅长打山地游击战,可与之形成局部优势,尚有一战之力。其次,虽然彭德怀将名在外,同时他也是一名优秀的政教委员,对于无产阶级军队的政治工作很有自己的见解。综合多方考量,彭老总正是挂帅的不二人选。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50年10月19日,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浩浩荡荡奔赴鸭绿江,新中国的扬威立国之战由此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