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表现方式(一个真正成熟的人,都具备这八种表现)
小时候,我们都渴望快点长到十八岁。好像,一旦到了十八岁,我们就瞬间长成了大人。
年满十八岁,在法律上确实已经成年。可在人生的坐标尺上,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成熟,依据的从来不是生理上的年岁。
有的人,活了大半辈子,也依然没有长成真正的“大人”。究其原因,多是因为没有参透那些藏匿在人生角角落落里的各种“套路”。
要知道,一个真正成熟的人,都具备下面这八种表现。
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平衡点。
人生就像一面多面镜,每一面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生命状态。其中最重要的两面,当属“工作”和“生活”。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懂得如何去平衡繁忙的工作与闲暇的生活。
年轻人向来是喜欢将一腔热血洒在工作岗位上的,他们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只为了能够用透支的身体和超额完成的绩效,来换取升职加薪的喜讯。
于是,年轻人丢掉了夜生活,抛弃了闲暇的周末,甚至冷落了一家的老老小小。
对于家人一次次失望的眼神,我们视而不见;对于早就落在身后的灵魂,我们佯装不知。
毫不客气地讲,这种人生状态是非常失衡的。
工作虽重要,但不能因此忽略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松弛有度,方能长久。
只有找到了人生的平衡点,我们才可以从容地在人生的各个镜面上自由地游走。
这种自由,是每个真正成熟的人都拥有的共性。
内心的自信,源于“内”而非“外”。
有人常说,一个人自信与否,与外在相貌、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确实,粉面桃花般的美人脸上,常常流露出阳光自信的微笑;家产颇丰的富翁,在自信的举手投足间,也藏不住明晃晃的手表。
似乎,人的自信真的是来源于这些外在因素。可仔细想想,这种想法是多么的肤浅。
美人面对迟暮,在顾影自怜中会失去昔日的微笑;富翁丧尽家产后,脱掉那一身华丽的衣裳,也泯然众人矣。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内心的自信从来都不是来源于这些“身外之物”。广大的格局和深刻的见解,才是孕育自信之心的摇篮。
前段时间,一位名叫沈巍的上海博学流浪汉走红网络,他熟读儒家经典《左传》和《尚书》,谈起各朝掌故和历代得失,那是信手拈来。曾有网友惊呼:这简直就是一位流浪大师。
虽然沈巍顶着一头乱发,身着一件经年不换的破衣裳。但他那睿智的眼睛里,流露出的始终是灼灼的自信。
这种自信,与财富和地位无关,根就扎在他的心里。
遇事沉着,不再怨天尤人。
遇到人生中的不顺意事,年轻时候的我们,第一反应往往是气急败坏或者怨天尤人。
那时的我们,是不愿意接受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或者阻扰的,总觉得这是上天故意和我们过不去。
即使是强迫自己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可坚持不了多久,心里就敲起了退堂鼓。
现在想想,当年满腹牢骚的我们,怎么可能有心思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呢?连自己的心结都还没打开,更别奢望解开错综复杂的人生命题了。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在面对不期而遇的种种困难时,是绝对不会方寸大乱的。
因为他们知道,事情的溃败就是从自己乱了阵脚的那一刻开始埋下隐患的。
既然问题已经出现了,怨天尤人还有什么用呢?难道向上苍虔诚地烧上三炷高香,问题就可以自行消失?这只是痴人说梦罢了。
真正成熟的人,会坦然接受这一既定的事实,然后静下心去寻求可行的解决办法。
“吉德林法则”告诉我们,“认识到问题并把难题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就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困难了。
迎来送往,都能把握好分寸。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安插”的一副对联颇有深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句话显然是在暗喻王熙凤。煌煌百万言,近千人中,当属王熙凤最懂得人情世故。
当然,我们今天以王熙凤为例,并非号召大家学习她的八面玲珑和逢场作戏,而是学习她在待人接物上的分寸感。
分寸感是一个很有玄学意味的词,就像中餐大厨嘴里传授的烹饪至高秘诀“适量”二字一样。
同样的佐料,经过大厨的“点石成金”,可以成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可在普通人的厨房里,不发生糊锅就已然是万幸了。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懂得在人际交往中掌控好分寸感,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厨控制炉灶的火候一样。
他们做事从容得体,言行进退有度,俨然一位不卑不亢的绅士。
做任何事,他们都会贴心地关照对方的感受,十分懂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说话谨慎,不再议论他人是非。
有句广告语说得非常好:年轻人,天生爱分享。
人在年轻的时候,喜欢与同一阵营的粉丝,分享娱乐明星的各种八卦;会与聊得上来的好友分享各种各样的糗事和趣事,甚至还会谈及身边人种种见不得光的“秘闻”。
可天下从来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当事人想追根溯源,总能够找上家门来。
面对别人的是是非非,年轻的我们总是喜欢表达自己的态度,好像内心的想法是不吐不快。
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不会做这种傻事的。他们深知话多无益,很多祸事就是从一张嘴里惹出来的。
真正成熟的人,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对于他人的私事和是非功过向来是三缄其口。
很多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评论,以讹传讹,然后再被别有用心之人添油加醋后,那将是巨大的隐患。
千万不要再置喙别人的是是非非,毕竟我们也不是什么“特约评论员”。真正闲下来的时间,和身边人聊聊电影和书籍,不也是很好的选择吗?
往后余生,不再沉溺于争名夺利。
英国诗人兰德在年逾古稀之年,曾在《生与死》中写过一段话,后经杨绛先生妙手翻译,流传于世。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杨绛先生也用自己的一生,为这句话做出了完美的诠释。
杨绛是向来不看重什么名利的。当得知丈夫钱钟书先生也想写一本小说时,即便当时的自己因为创作了《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两部话剧而声名大噪,但她毅然决然地放下了一切,心甘情愿地做起了丈夫的“灶下婢”。
在面对人生的各种名利纷扰时,我们是否也能够主动退让一步来远离这些漩涡呢?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并不是从来都没有沉溺过功名利禄之中,而是能够及时回头是岸、早脱苦海的人。
由各种诱惑编织而成的名利场,是最吸引人的眼球的。一场场办公室政治、一件件剑拔弩张的夺权之乱,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懂得置身名利场之外的人。就像当年东坡先生感慨的那样——“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朋友不再求多,但求交心。
曾几何时,在各种成功学的书籍上,常常能够看到“朋友多了好办事”这种言论。
这其实是对朋友的极大误解和污蔑——要知道,朋友从来不是用来办事的,而是用来交心的。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慢慢明白,那些抱着不纯动机远道而来的人,根本算不上什么朋友。
自己一朝春风得意,他们弹冠相庆,总想捞个便宜;可一旦自己跌入低谷,哪还会看到他们的身影。
树倒猢狲散,说的就是这类朋友。
有些年轻人,常常会炫耀自己在社交软件上添加的“一眼望不到底”的密密麻麻的朋友资源,有的甚至到达了四位数。
平心而论,这些人中,能够交心的也就不过寥寥数人。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惯看了种种人情冷暖。他们交朋友最看重的是质量,而非数量。
衡量朋友好不好,就在能否“交心”二字。
可能对方经济实力不如自己,但是两个人一旦聊起来,那简直是火花四射,投机到无以复加。
有时候甚至走心到,两个大男人也能泪眼婆娑得像个伤春的小姑娘。
更重要的是,在彼此困难的时候,都能毫不犹豫地搭上一把手,且从不计回报。
看清生活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是苦难的,这是很多暮年之人说出的肺腑之言。
疾病、分离、生存压力等等,就像无形的绳索禁锢着每个人的生命。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中写过这样一句话,“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的确,经历过生活的种种磨难之后,依然深沉地热爱着生活的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勇士,也是一位豁达智慧的成熟人。
最近,我们时常能够看到有人因压力过大而选择跳楼轻生的新闻报道,这不能不让人唏嘘。
纵身一跃,这的确躲开了残酷的生活,可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无尽的苦痛。
妻子失去心爱的丈夫,孩子失去慈爱的父亲,白发老人告别黑发人。这无疑是一场人间惨剧。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是能够在每一个阴天的日子里也不忘放声高歌的人;也是一个即使陷落进泥淖,也能够时刻保持自信微笑的人。
生活里总有百般苦难,即使我们捂住双眼,苦难也依然不会烟消云散。
真正成熟的人,他们能够一边哼着歌曲,一边加快脚下的步伐,并在紧要关头,用尽全力给予苦难致命一击。
要相信,热爱生活的人,总有一天可以像贝多芬一样,死死地扼住命运的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