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钓鱼穷三年,玩鸟毁一生”下句才是精华,千人只有一人知
许多人误解了“钓鱼穷三年,玩鸟毁一生”的含义。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一旦迷上钓鱼,就会贫穷三年。
如果迷恋玩鸟,那生都会被毁掉。实际上,这是在告诫年轻人不要沉迷于娱乐而忽视了学业。
年轻人在读书和学习知识的时候,容易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耽误了学业和青春,最终成为无能人。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总结出的经验。
古代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只能通过农业和畜牧业以及借助大量的人力来谋生。他们要么通过科举制度进入仕途,要么参军谋求生计。除了王公贵族、地主等富户,绝大多数家庭都不富裕,大多数都为了生计而奔波,根本没有闲暇之余。
古人认为,钓鱼和玩鸟都是不务正业的行为,是纨绔子弟才会干的事情。他们告诫后代要把精力放在从事农业生产上,这样才能养家糊口。不能沉迷于娱乐而放纵自己,否则不仅会败尽家产,还会耽误人生。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过多地投入钓鱼和养鸟等情中,必然会影响到学习。历史上不乏因为沉迷娱乐而毁掉自己甚至误国的人。比如春秋期的卫国君主卫懿公,就因为迷恋养鹤,不理朝政,不关心民情,最终导致国家战败而灭亡。
钓鱼和养鸟不仅消耗体力和金钱,还耗费心力。接下来的一句话更是精辟:“一招学会狗撵兔,从此踏上不归路。若恋上鹰,两眼含泪望天空,玩上鸽子就得疯”。
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多电子游戏,也没有那么多赌博项目。斗鸡、斗狗、斗蟋蟀等古代就是一种赌博项目,足以让人家破人亡。狗撵兔、玩鹰、玩鸽子更是最高级的赌博项目,一般只有皇亲贵族、王爷才能参与,下注金额巨大。这是指的“黄赌毒”中的“赌”,不仅仅是“沉迷娱乐”。
根据正史记载,古代早期玩鹰和训鹰是非常危险的活动,往往十个人中有九个失败,但利润的诱惑也是很大的。一个训练有素的鹰“海东青”可以救一个死刑犯的命。你说这只鹰能卖多少钱,就像是一个大宝藏,一箱黄金,很容易引来无数人的争夺。即使自己成功了,也难免因为“鹰”而丧命。
即使不玩那么高级的“海东青”,玩普通的鹰也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鹰是肉食动物,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肉食,养只鹰的花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的口粮。富人养鹰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不排除炒作的结果,就像前几年炒藏獒一样,一个藏獒动辄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每年的花费都是巨大的。风头过后,藏獒的价格就大幅下降,许多炒藏獒人都破产了。
我们有句古语说得好,凡事都要有个度。对待古代的俗语,我们也要有辩证的看法。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博学多才,他钓的是周文王。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不畏寒冷和孤独,他钓的是寂寞。苏东坡实现了财富自由和时间自由,“渔樵于江渚之上”是一种生活方式。
养鸟和钓鱼能发家致富吗?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产力和生产水平与古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有所改变。养鸟和钓鱼也可以是一种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健康活动。
许多资深的钓鱼爱好者、养鸟者、养狗者甚至从中找到了商机,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只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符合,并且能够获得财富,这是再好不过的了。与那些沉迷于电子游戏、桥牌、麻将,特别是沉迷于手机的“低头一族”相,养鸟和钓鱼无论如何都更加健康。
无论做什么,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遵守道德和公秩序。在大城市中,不允许养狗,或者养狗需要打疫苗;养鸟也不能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作息;
至于养“鹰”,那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了,肯定是不能养的。养鸽子也需要有足够的空间,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
大家觉得这些说法有道理吗?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