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丨灵秀涪江 大美梓州
往期推荐:图说丨吉祥平庄,光彩平庄
图说丨苏州火车站的八位老人
文/姚姚 摄影/蒋志平
在川东北的土地上,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古称梓州、潼川,今名为三台。从西汉高祖六年设郪县,迄今2216年。盛唐时期,作为东川节度使治所的梓州,与西川节度使治所成都齐名,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
古梓州今三台物华天宝,人文独特。汉语里的“郪”字,特指三台境内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郪国。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郪江汉墓群,悠远神秘;道教圣地云台观,为台湾全真教太一宗祖庭,与武当山、青城山一脉相承,堪比人间仙境;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鲁班湖旖旎秀美,主坝雄奇壮观,有着“东方金字塔”美誉……
此外,蜀中第二杜甫草堂、大佛寺、琴泉寺、灵峰寺、东山大佛、小明湖,像一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撒落在三台大地。
遥寄远古的情思,带着当代的期盼,涪江、凯江千转百回,奔流而来,绕城后合二为一;凤凰山、牛头山、三台山,牵连呼应,形成了三台县城“两江环绕,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靓丽画卷。
这样的人文积淀,铸就了古县城古朴、厚重的特质。县城街道为棋盘式,以东、西、南、北街为主干道,通往四大城门,其余街道按东西、南北向平行排列。每个干道均密集着古街坊、民居、祠堂和寺庙,其中南街、方家街、老西街、东外街、皂角城街是成片相联的古建筑群,受北方建筑营造法式影响较多,风格为“四合院”、“三合院” 、“一正两厢”、多进院、多进院并列住宅、“四水归堂”、“一棵印”式住宅等。
院落大小适中,天井内外联通,冬天可日照入室,屋外有活动场地,可种树养花,部分庭院两侧建有重檐谯楼、亭阁、雕梁画栋,造型别致,古朴典雅。
古城中,典范的建筑有学街谭家祠、王家祠、老西街的陈家祠、长发洪、方家街的曾家祠、陡坡子的谢氏祠、清真巷的清真寺、学街的明代孔子大成殿、还有清初“考棚”(清代四川提学使在此考取秀才)。这些建筑都是有故事有情感的,眼神到处,无不牵扯着你内心深处的悸动。
城周陪衬建筑遍布四面八方,东有观音寺、东林阁、东塔、苏公泉、流杯池;南有印盒山、萝渡溪。西南有大佛寺;西有牛头山杜甫草堂;西北有凤凰山森林公园、东狱庙。北有琴泉寺、千佛岩、赵岩洞、北塔和亭子山宋塔;东南两江环抱,形成 “金三角”地带,古城恰似装点在“金三角”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引以为豪的资本。唐宋时,梓州是李白、陈子昂、王勃、薛涛、元稹等众多文人雅士荟萃之地,同时也是蚕丝织造中心,与长安、汴梁等大都商贾来往频繁;近现代时期,三台人陈开沚开办裨农丝厂,开创中国“机械化缫丝先河”,被称作四川“近代工业之父”;三台籍名医萧龙友,医术精湛,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首;三台籍著名诗人邓禹平先生作词的歌曲《高山青》,蜚声海内外;三台籍著名音乐家罗忠镕先生改编创作的民族乐曲《春江花月夜》,风靡华夏;东北大学内迁三台的骁勇,历历在目……这些深藏着的场景与表情,是骄傲,是感动,是城市不可抹杀的记忆。
面对古梓州今三台徐徐展开的画轴,谁能否认这不是一部丰厚的历史文化典籍,每一页都在讲述城市的故事,彰显着城市精神呢?!
随着时代改革浪潮不断推进,城市建设也是高潮迭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庞大的现代建筑群取代了曾经的青瓦院落、古建民居、幽静小巷、石板小街、爬满青藤的石头城墙……身处当今城市的人们饱含扑素的感情,总要回忆过去,追溯历史,寻根文化: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在现代化都市的繁华中,不妨让我们穿越到过去,用心灵、用情感、用眼睛、用照相机,记录这座古城的点点滴滴。留住吧,留住这些场景,聆听来自古梓州腹地的述说。
古梓州,给我们养在深闺的记忆;今三台,给世人明眸皓齿的容颜!你,心动了么?
欢迎访问《阅读悦读》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
125926681@qq.com
顾问:朱鹰、邹开歧
编辑:洪与、姚小红、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