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春节习俗
[原创首发]中国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信仰、祭祀与家庭伦理是春节历久弥新的精神核心。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多地多种民俗,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习俗还相传至今。
春节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靠人们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习俗。
一、祭祀活动
祭祀活动是指在临近过年时,家人们要去墓地扫墓、烧纸钱等进行的祭祀活动!表达人们对已故祖先亲人的缅怀和思念之情。祭祀先人,目的是为了教育后人。 以祭祀先人的方式,教育后人勿忘本。当体念祖先、父辈创业之不易。尔等子孙后人应当勤俭守业,并努力把先人的事业发扬光大,为祖宗争光,为子孙后代树立榜样。 也或祭拜一下革命先烈,表达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敬仰之情!
二、请灶神
灶神是火神的化身。腊月二十三送灶,灶神送上天之后,一般三十的晚上,除夕的凌晨,灶神等神都回来了。
接灶神可以在腊月三十吃完饭,把灶收拾干净后就可以接灶神了。
基本仪式是:把新买的灶神像帖在神龛里,没有神龛的就帖在灶台后面的墙上。两面帖上对子,对子的内容一般就是“奏去人间事,带来天上春”“一家司命主,万载降福神”一类的。然后上供,烧香,焚表,叩头,同时嘴里应该说一些吉利祝福的话,表示欢迎灶神回来,当然也送去了玉帝。五更以后,才可以燃鞭点炮庆祝新春来临。这样新任灶神就开始了新的一年任期。
大年初四也是接灶神的日子。
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这一天,全家还在一起吃折箩,所谓折箩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北方有些农村风俗,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有些地方也有自己的迎灶神日子,比如江浙,大年初三迎灶神,初三需要进行“开井”仪式。初一初二的时候,让劳累一年的井绳休息,就用红纸条把井口封住,大家不能取井水。初三这一天要举行一个很特殊的仪式,把封条揭去。
在陕西省宝鸡的凤翔县,大年初三这天是不能出门的,因为家家户户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五色剪纸迎灶神的仪式。在大年初一初二人们走亲串友,可到了大年初三,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干同一件事情,就是剪纸。剪纸是为了迎灶神,所以大家在剪纸的时候要把剪纸染成五种颜色,就是五色剪纸了。剪纸剪好之后接下来就要贴窗花了,贴窗花可是有讲究的,就是要贴在六六三十六格的窗户上,象征着六六大顺。但是窗户的四个角上要贴上红色的,象征一年四季红红火火。
三、腊八粥和过小年
1、腊八粥:
主要是农历腊月初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以五谷杂粮为食物,是人民分享收获和庆丰收的象征。
2、过小年:
小年,是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在这一天,传统人家都会在家里祭拜灶神,以祈求平安吉祥。关于小年的由来,主要与民间传说中的灶王爷有关。
传说灶王爷名叫张单,本是民间的一个俊俏公子。张单娶妻后性格大变,成天游手好闲,最后落得个沿街乞讨的下场。一天,张单在乞讨时走到了前妻家中。见到妻子后,张单羞愧难当,一头钻进了灶台被大火烧死。玉帝知道此事后,认为张单知道羞愧,便把他封为了灶神掌管民间,并让他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汇报,百姓 知道此事后,纷纷在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祭拜灶神,希望灶王爷上天后能够多汇报家里的好事,所以民间便有了: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俗语。
久而久之,腊月二十三日就成了送灶神的日子,也被人们称为小年夜。
四、准备年货
在过年时,人们往往要购买一些关于衣食住行等所需的年货。购买的年货,有的还赋予寓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祈福!
例如,鸡:寓意为吉祥如意;苹果:寓意为平平安安;甘蔗:寓意为芝麻开花――节节高;莲藕与鱼:寓意为连年有余;汤圆:寓意为团团圆圆。还有买对联、鞭炮、红灯笼等等。
五、贴对联
贴对联是祖先们遗留下来的古老的文化传统。贴对联也叫贴门神。右为上联,左为下联。形式上以中国特有的汉字展示,讲究平仄和押韵。内容多是些吉利好运如意的话题,表示新年的幸福与喜庆。
六、放鞭炮和挂红灯笼
放鞭炮和挂红灯笼这个传统由来已久,一直传承至今。也或依据《年》这个神话传说而来的。
七、穿新衣服
预示着新的一年,一切都是新的!是对新的一年憧憬和向往,也是对新年的希冀和守望!
八、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即团圆饭。
中国人过年时,对家乡以及亲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愫,也是人们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因此,无论你在何地,都要在过年之时,回到自己的家中与亲人团聚。一家人和和睦睦,团团圆圆,吃吃团圆饭,和家人们交流互动,联络一下彼此之间的感情。欢聚一堂,放放鞭炮,再看看《春晚》节目等。既有物质上的享受,也有精神生活上的享受。
九、守岁
守岁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含义;另一种是年轻人为父母长辈守岁,为父母长辈延年益寿;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
“守岁”是我国民间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之一,又有照虚耗、熬年等说法。是指一家人在除夕之夜,团聚在一起,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关于守岁的传说有很多:传说灶王奶奶是玉帝之女,被贬凡间,见百姓疾苦,心生不忍。临过年之际,返回天上靠智慧获得了物资,并在大年三十赶回。当天夜里,各家各户均未入眠,祈盼灶王奶奶归来。之后此习俗便代代相传,故“守岁”也含有感恩之意。
十、正月初一
新的一年的开始,一元复始,是对新年的希冀和守望!吃饺子(寓意吃金元宝),预示新的一年里有个好兆头,日子越过越红火!寓意为交好运,四季平安,四季发财!
十一、正月初五
各行各业从此拉开序幕,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拼搏,勤奋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十二、拜年和压岁钱
1、拜年
是指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进行走亲串友的互动活动。或带上礼品,表达人们对亲朋的互赠互敬之情!
2、压岁钱
是指做长辈的会给晚辈的一些压岁钱,以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希望与祝福。
十三、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元宵节里要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还要举办玩狮子、舞龙、跑旱船、玩灯笼、放烟花等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
十四、庆丰收
在一年一度的春节之际,欢庆丰收的果实,尽情享受一年一度获得的劳动果实。
十五、家国情怀
情系自己的家庭,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万事如意;情系自己的国家蒸蒸日上,国家更加富强,民族更加团结,人民更加幸福,祖国更加强大!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同时,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再立新功!
关于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不同民族或是不同地域,风土人情不同,春节习俗也各不相同,但是,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