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揭示工匠精神的当代教育价值,培养大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
我们身处的时代最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百年企业成功的真正精髓是什么?这个时代的发展需要怎样的人才来引领?这些问题类似于“钱学森之问”盘旋在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心中。
毫无疑问,伟大的时代当然需要伟大的精神。
近现代,德国是世界上人均工程师比例最高的国家,拥有让全世界都不得不敬佩的品牌,如奔驰、宝马等。再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传统企业的历史十分悠久,超过100年的企业高达5万家,创业超过1000年的企业还有7家。
这些知名品牌和企业之所以能在漫长岁月里依然存在的秘诀就是—细水长流、不追求眼前利益、诚信经营、专业专注、思想透彻的工匠精神。
如今在各种社会思潮、多元的文化相互交织下,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已经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加之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社会失范现象也日渐严重。
而大学生又正处在人生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思想和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意志力比较薄弱,对事物的看法及态度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例如说,大学生理想信念欠缺、做事容易半途而废、价值取向扭曲等等。
此时,工匠精神就适逢其时的出现,成为了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教育资源,将会对大学生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引导作用。
工匠精神包含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断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不管是对国家或是社会亦或是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主要是着眼于我国当代大学生,旨在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系统分析,探究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对策,从而有利于培养知识完善、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提供重要支持。
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国家的兴旺发达都有巨大作用。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因此,良好的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其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工匠精神缺失的情况,下面将多角度提出相应的具体对策,多管齐下。
一、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合力重视工匠精神的弘扬
工匠精神离不开社会的普遍认同,而社会认同离不开工匠的为民服务。从社会层面,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后提供良好物质条件和市场环境。
(一)培育中国制造新动能,营造尊崇工匠精神的氛围
中国要在世界竞争中赢得有利位置,就要营造整个社会尊崇工匠精神的氛围。
第一是尊重一线劳动生产者的辛苦劳动。由于世俗观念的的影响,一线劳动生产者的地位比较低,甚至会出现鄙视一线劳动生产者的现象。
现阶段需要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对一线劳动生产者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更多的包容,感谢他们一路以来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第二是鼓励和支持创造。如今的社会,高品质、高水准的产品和服务才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喜爱。只有不断地去创造、创新、古为今用,才能给消费者提供质量更优的产品和服务,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
第三是崇尚精打细磨的理念。我们现有的制度与环境导致了不少人急功近利,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多的利益。这样直接导致了产品的品质得不到保证,影响了中国的形象和地位。
只有从思想上树立质量为本的工作观念,营造精打细磨的工作氛围,完善开放严谨的工作布局,用高水平的开放来推动高质量的发展,从而为中国制造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
受古代传统就业价值观念以及现阶段固有体制的影响,公众普遍认为工人的地位比较低下,从而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其实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工匠反而更受到市场的欢迎和喜爱。
为了工匠们的利益,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一,从政府高效供给出发,创设有利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号召举办技能型人才的企业招聘大会,建立对技能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
例如,对优秀人才的家属提供住房补贴亦或是义务接送其子女上下学等,彻底解决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其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环境中去。
第二,从收入的安排出发,提供给优秀人才合理的报酬和优厚的税收条件,从而保证优秀技术人才的待遇问题,让更多的年轻人自愿从事这一行业,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的“技工荒”的压力。
只有在这样的保障体系和政策条件下,技术工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了根本保障,工匠群体才会逐步壮大,最终让工匠精神的社会风气得到蔓延。
(三)新媒体拓展传统技艺传承的宽度和广度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技艺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新时期中国的传统技艺传承正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伴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工匠的生存空间却被大大压缩,甚至被人们遗忘。
由于这些传统技艺在生产效率上已经落后于机器一体化生产,使得传统技艺在传承和推广上面临着很大的障碍和压力。其实,新媒体给传统技艺发展和繁荣的提供了巨大契机。新媒体形式以及新媒体平台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第一,为保护传统手工业技艺,相关单位和组织可以尝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传统工匠的技艺进行网上实名专利注册,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
第二,可以为工匠提供更多的网络信息分享平台等,使得更多人深入了解传统技艺和文化。比如:在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等候车区域的电子显示屏幕上播放中国传统技艺和文化的广告宣传片,在报纸、杂志等上面开辟相关专栏,进行专题报道。
只有充分地尊重工匠本身和他们所传承的技艺,帮助这些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才可以将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工匠精神推广和传递下去。
二、高校将大学生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实践中
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除了政府、教育等部门起着基础性作用外,学校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关键所在。
高校应该将大学生工匠精神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新平台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确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工匠精神引领学生
如今,工匠精神的认同度普遍较低,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工匠精神的缺失,没有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因此,对高校的教师也要加强工匠精神教育,以教师的工匠精神引领学生。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他们的使命和责任。
第一,教师应当培养自身的爱岗敬业精神。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了解最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导向,及时掌握各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向大学生解读最新就业方针,促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工匠”型人才。
第二,教师要坚守育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各项工作都应该以育人为目标,通过实践形成教育经验,积极重视大学生的实践锻炼,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精益求精的精神,体味人生的苦与乐。
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差异、环境差异、学习差异等问题,因材施教,关心学生,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
最终使得大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老师身上具备的工匠精神,学习老师身上的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能力,全心全意地把学习和工作做到最好。
(二)完善课程结构设置,建立特色课程体系
为了有效培育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除了建立面向市场的专业结构,还应该优化和完善课程结构,建立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因此各大高校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当中。在注重大学生基础素质教育培养的同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特色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要优化基础课程结构。基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不断完善现有基础课程的同时,主动开设普及职业规范、宣传职业道德、推广工匠精神的特色课程,从而使得大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要加大实践操作课程占总学习时间的比例。在实训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模拟现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大学生提前形成在真实情况下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实习课程的重复练习,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实训课程的每个环节当中,提高大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