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啥意思,有道理吗?
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对一些农村俗语一定相当熟悉,尤其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农,他们总是一张口就能说出很多俗语来,而且经常拿这些俗语来教育年轻人。
对于那些俗语,很多年轻人很少了解,都是从一些老人口中得知的,其中有一些俗语是很有道理的,也有一些俗语,我们要客观的进行理解,毕竟那些俗语是过去形成的,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当时人们的认知也有关系。
在过去,很多农民基本没有文化,对于一些自然现象,不能够正确的理解,根据这些现象,人们就凭空想象出来一些传说,在今天,我们要正确科学的去对待和理解。
在自然界里,有很多奇怪的现象,过去人们对那些事情,都不能够科学的解释。比如打雷这个问题吧,古时候人们对打雷的现象不太了解,甚至传说是雷公爷在天上打雷,现在有的老人,还经常对小孩说这件事呢。
其实打雷下雨,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哪有什么雷公爷呀?
学过自然的人都知道,当带正电的云和带负电的云相遇的时候,就会发生闪电现象,闪电的时候会发出一种强大的声音,这种声音就是我们听到的打雷声音。
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传播的快,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实,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自然现象,只是过去,人们对这些现象不能够科学的认知,所以就会出现一些传说。
小时候,我很害怕听到雷声,每到下雨天看到阴云密布,雷电交加,我就会躲在房间里,找一个角落藏起来,诚惶诚恐地望着外面。长大后,我明白了打雷的道理,不再害怕了。
在农村,人们对打雷的现象非常关心,一些有经验的老农,总是密切关注着每年开始打雷的时间,这些老农,为什么对开始打雷的时间这样关心呢?
原来在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二月打雷麦堆堆”,对于打雷,我们都能够理解,那么人堆堆和麦堆堆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过去,人们对打雷的现象还不能科学解释的时候,出现过正月打雷的现象。因为那时候科学技术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当低,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古时候人们经常忍饥挨饿,那时候种地都是“凭天收”,遇上天灾或者病虫害严重时,还会发生绝收的现象,很多人被会被饿死。
在古代,遇上年景不好,真的会发生饿死人的事情。我记得有一位诗人写过这样一首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实,这首诗里所说的路有冻死骨,就是路上有冻死饿死的百姓,这种事情在过去肯定真实的发生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温饱已经不成问题。
按照正常的天气走向,一般情况下,正月是不会打雷的,因为正月的天气还非常寒冷,不会出现雷鸣闪电的现象,我所处的是华北地区,正月有时还大雪纷飞呢,怎么会听到雷声呢?
在寒冷的冬季,很少有气流上升的天气情况,所以云的电荷积累不多,但是凡事也有例外,原本不该在冬季出现的雷声,却在正月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让人们感到不正常,也会有一丝不安,所以有了这句俗语,正月打雷人堆堆。
那么,二月打雷麦堆堆,又是怎么回事呢?
进入到二月份的时候,天气渐暖,那时候气温回升,如果在二月份听到雷声,农民们一般心里很高兴,二月末或者三月初打雷,将要有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这句俗语里所说的二月,其实严格的来讲,是二月末三月初,只是农民在编俗语顺口溜的时候,只能选择一个月份,这样,就有了二月打雷麦堆堆的说法。
如果在二月里听到雷声,那么肯定是一种好兆头了,证明天气升温很快,根据农民的经验,觉得二万月末或三月初听到雷声,这一年的年景一定会不错的,虽然这是过去民间一种关于天气变化的预测,不能100%准确,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这句俗语也有一定的地理局限性,因为全国各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有的地方二月份天气已经很暖和了,有的地方虽然进了二月份,但是依然异常寒冷。比如在东北地区,二月份还相当寒冷的呢,根本不可能听到雷声。
在遥远的南方,那里一年四季都很温暖,即使在正月,听到雷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北方来说,打雷就要晚一些,甚至有的地区,过了惊蛰之后才能听到雷声。
所以,对于农村流传的一些俗语,我们要逐一分析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自己,相信科学。